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洗个澡都感到无比幸福 重获自由后6位农民工看到希望
2007-12-03 08:04:2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邹呈娣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3日电 “俺们逃出来后,如果没有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恐怕现在早已露宿街头了。所以,政府给的钱俺们能省就省,绝不乱花一分。”这是吉林省磐石市牛心镇的杜增富经常和5位工友说的话。在6位农民工中他的年龄较大,又很热心肠,大家都很信服他。因此,就推选他保管政府给的生活费。

  27日,当本报记者与哈尔滨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取得联系后,该中心主动拿出1000元钱作为帮助6位农民工解决吃住的第一笔钱。随后,涉及该事件的哈市呼兰区开发区管委会又拿出了500元钱的爱心款。如今,6位工人再也不用过着身无分文的日子了,但正如杜增富说的,他们从不乱花钱。

  现在,6名农民工住在旅店地下室的一个房间里,一天几乎见不到多少阳光,但他们已感到很满足了。坐在床沿边摸着有些烫手的暖气片,海林市林业局的朱贵堂说:“从工地跑出来的那天夜里,我们6个人跑了很远很远,因为都是外地人,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跑。那天,我们就一直跑啊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时也不敢停止。咬牙坚持继续跑,生怕老板把我们抓回去。到了半夜,有人问我们去哪里,我们也不知道。当时,如果不是一个好心的出租车司机给了我们钱,告诉我们找报社,我们根本不知该咋办,根本不敢想会有今天。现在屋子里不再像从前四处漏风,还有暖气,能住在暖和的屋里我们已经很幸福了。”

  他们非常节俭,记者多次要请他们到外面吃顿饭,但他们说什么都不同意。最后终于同意,但是也只是同意吃一顿面条。这些农民工进面馆就对老板说,“什么堆儿大,便宜,我们就吃什么!”当时这些淳朴话语把店内吃饭的人和老板都逗乐了。当记者提出他们可以随便选,选择自己喜欢吃的时,就只有在工地中待了8个多月的邹占华提出想吃碗炒面,还当即被其他工友批评了一顿,说这一要求太高!但记者还是给他点了炒面。给其他人点了牛肉面,那顿面条,他们吃得非常香,最后连面汤都喝了个精光。从面馆出来时,他们还不断地念叨,这面条可真好吃!

  在他们住的旅店里,暖气片上总会放着一个装有馒头的塑料袋,这些就是他们的每天的食物。原来住进旅店后,他们只在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里吃过两次饭,虽然好心的老板得知他们的遭遇后只收了成本,但经过他们研究决定为了节省用钱,不再去吃了。于是,他们每天只吃两顿饭,每顿饭都是在附近菜市场买来的馒头和咸菜,另外就是旅店免费供应的白开水,天天如此。他们说,在黑心老板手中干活的日子,他们每天吃的就是土豆、白菜,挨饿更是家常便饭,都习惯了!如今,能吃上馒头、咸菜已经很好,虽然政府给的钱现在还够花,但能省还要尽量地节省。

  12月1日晚,几经记者劝说,他们终于拿出钱来,洗了被骗数月来的第一次澡,因为只有一身衣服无法换洗,洗过澡后,他们只能继续穿着脏衣服,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兴奋的心情。2日见到记者时,记者看到他们头发整洁了许多、整个人看起来都白了许多,更重要的是他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如今,18岁的吉林省敦化市翰章乡的丛延军经常会找机会跟几位家长似的工友撒娇,有时还会任性地耍点小脾气。21岁的马德凤再也不是一张小黑脸了,刚洗过澡就把仅有的一件7月份被骗进工地时穿的白衬衫穿起来,带着丛延军到旅店附近逛上一圈。刚逃出来时,吉林省密山镇的林永臣因为上火嘴上起满了大泡,这几天,大泡已开始结荚、消退,记者终于能看到他微笑的样子了……有了政府的关怀和社会的爱心,如今的一切都让6位曾经遭受非人虐待的外来农民工感到无比幸福。现在,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期待尽早拿到工钱后回家与家人团圆。对于这样一个愿望,他们都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