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糖业上演“圈地运动”“甜蜜”产业逢生
2007-12-03 16:35:1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到10月28日统计,海伦市南华糖业集团在祥富、共荣、永富等农村乡(镇)设立的15个甜菜收购站已收购甜菜53000吨。这个集团,今年春起在抓原料生产时,就与农民签订了甜菜现金收购合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甜菜的积极性。图为长发乡农民正在糖厂院内卸车。金育德摄

 

  海伦市长发乡长丰村农民在收获甜莱。记者邵国良摄

 

  海伦市20万亩甜菜喜获丰收,由于甜菜款能够及时结算,广大农民踊跃交售甜菜。王佐理摄

 

  甜菜种植是宁安市兰岗镇的一个重要经济作物,在这个镇的孙德林甜菜种植协会协调下,他们从法国引进甜菜新品种,与厂家签订定单种植,使这个镇今年甜菜种植突破10000亩,仅此一项就可为当地农民增收百万元。图为农民正在纸筒育苗。李群 记者邵国良摄

  东北网12月3日电  一场兼并浪潮正席卷中国制糖业,充满魅力的黑龙江糖业上演的“圈地运动”,将人们的目光再次引向一度充满苦涩的制糖行业。用烽烟四起、如火如荼形容这个行业正在进行的巨变并不为过。因为,在短短两年时间里,黑龙江17家大大小小的制糖企业,已有14家分落两大糖业巨头麾下。业内人士透露,也许用不了多久,黑龙江的全部制糖企业都将找到自己的归宿。

  大规模“圈地”搅热龙江糖业

  郭继华说,是“甜蜜的事业”吸引他来到了冰天雪地的黑龙江。

  这个操着南方口音的职业CEO,是中国最大制糖企业——洋浦南华糖业集团副总裁。从去年开始,他带领南华一口气吞并了我省8家制糖企业,其中不乏海伦糖厂这样当年的“明星级”企业。

  洋浦南华糖业集团是一家跨地区的,集工、农、贸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全国制糖行业的龙头企业。旗下拥有48家独立法人企业,总资产约70亿元,食糖产销量约占全国的1/10强。2007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

  10年前,海伦市引进丹麦技术和设备,建设了当时亚洲最大的甜菜制糖企业——海伦糖厂。这个令海伦人引以自豪的企业,却在2003年底,因原料、资金、市场的影响,被迫停产,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仅糖厂欠农民甜菜款一项即达2000多万元。号称“甜疙瘩”的甜菜,在海伦变成了“苦疙瘩”。直至2006年春天,海伦市政府与洋浦南华糖业集团正式联姻。

  海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成立后,投入7000万元购并海伦糖厂现有资产,并进行了土地有偿转让。年加工50万吨甜菜制糖项目正式运营。海伦人心中沉寂多年的制糖业开始复活了。

  郭继华说,黑龙江特有的纬度满足了甜菜生长的气候需要,其土地广阔,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南华将其视为开拓发展的另一个主战场。眼下,除了海伦糖厂外,原卫星糖厂、嫩江糖厂、双山糖厂、巴彦糖厂、红兴隆北大荒糖业和宝清糖厂皆落入南华手中,并控股了原佳木斯糖厂。

  在黑龙江糖业,与南华同时进行“圈地运动”的还有河北天露集团。去年,河北天露出资1100万元购买了原黑龙江望奎糖厂所有权,组建黑龙江天露糖业公司;随后,出资6000万元重组原依安瑞雪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甜菜制糖企业,天露集团今年除了在内蒙古收购了几家制糖企业外,还快速在我省收购了原肇州丰乐糖厂、肇源糖厂和查哈阳3家糖厂。

  而在河北天露的背后,赫然凸现的是来自大不列颠的英国糖业(海外)有限公司(简称“英糖”)的身影及其整合国内制糖企业的雄心。

  英糖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英国食品联合集团公司(ABF)的子公司,其主要业务是拓展海外与糖业有关的业务,在制糖生产上,世界排名位居第二。业内人士透露,英糖与河北天露原来在业务上就有一些合作,目前双方正在以股权合作形式在哈市注册博天糖业集团公司。近几年,天露在内蒙古、黑龙江,通过采取收购、重组等手段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目前,河北天露已成为北方最大的甜菜制糖集团。而通过河北天露,英糖已在黑龙江展开大规模“圈地运动”。

  省糖业协会顾问雷泉说,目前,我们和英糖的合作,许多项目都是由河北天露出面先做。而就依安瑞雪糖业而言,英糖将投资4亿元人民币,重点改造其甜菜生产线和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把瑞雪糖业的生产能力由过去的60万吨提高到100万吨,建成全国最大的甜菜制糖企业。今年英国食品联合集团又与我省制糖行业中具有国家名牌商标——“红光牌”绵白糖的北方糖业股份公司多次洽谈,最终达成协议,英食联注资3亿元控股该企业,并逐步将其做大做强。同时,英食联还决定在阿城投资7亿元人民币,再建一条以废糖蜜为原料的年产9000吨干酵母和5000吨酵母浸膏生产线,该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近4亿元,利税1.2亿元。

  糖业航母频抛“绣球”为哪般

  短短两年时间里,糖业“航母级”企业纷纷进驻黑龙江。如此大规模“攻城掠地”,其背后必有深层次原因。

  雷泉曾先后担任望奎、阿城、哈尔滨糖厂厂长,是我省制糖行业资深人士,对糖业了如指掌。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糖业龙头企业将绣球抛向黑龙江,实为诸多因素使然。

  从全国的大环境看,食糖供少于求的矛盾将会持续较长时间。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食糖消费平均以7.4%的速度在逐年增长。2000年全国食糖消费总量只有780万吨,而2007年可望达到1200万吨,预计2010年全国食糖消费总量可达到1600万吨。届时,国内食糖产量可能达到1400万吨以上。供需缺口的存在,使制糖企业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他们开始找寻机会,开拓新的增长点。

  目前,我国食糖主产区主要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由于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只能从挖潜上来稳定和增长食糖产量。洋浦南华糖业集团副总裁郭继华说,南方地块面积小,不能进行机械化耕作,再加上农村劳动力紧缺,雇工紧张,可以挖掘的潜力已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和业内企业将食糖增长的目光转向了甜菜糖。

  黑龙江以其特有的气候条件、广阔的土地优势和自身的潜力走进了投资者的视野。

  雷泉说,1999年,国家对制糖行业结构调整后,我省保留下17家糖厂,全省日加工量为26600吨。制糖期最多可加工甜菜400万吨,产糖近50万吨。我省制糖企业规模小,成本高,缺乏竞争力。据了解,广西的甘蔗糖厂,日加工能力在1-2万吨的企业已有很多。其吨糖成本在3300元以下,而我省平均吨糖成本却在3900元以上。

  落后本身也是潜力。由于我省多数企业经济实力较弱,不可能在短时间积累更多的资金进行自身壮大与再造,这就为颇具实力的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商机。英糖和南华集团对我省糖业未来信心十足。他们预测,到2015年我省产糖量应该达到200万吨,届时将超过云南,成为中国第二产糖大省。

  雷泉说,此番预测并非空穴来风。它至少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其一,我省土地资源丰富,全省有可耕种面积1.67亿亩。按亩产甜菜2吨,年产100万吨糖只需种植甜菜400万亩,其占用土地只是全省可耕种面积的3%左右。这是任何其他产糖区都望尘莫及的,也是同业“航母”频抛“绣球”的主因之一。

  其二,广阔而平坦的土地适宜大面积机械化作业,发展甜菜糖潜力巨大。现在,新疆的甜菜亩单产已经达到4吨以上,内蒙古2吨以上,英糖宣称其亩产可达7吨。我省亩产只有1.7吨,相差甚远。只要应用大型机械作业和增设田间水利设施加上科学种田,甜菜单产就会赶上其他地区的先进水平。

  其三,销区近,运输方便,运输成本低。眼下,吉林和辽宁只有2家小糖厂,年产糖在4-5万吨。而东三省加上京、津地区目前年消费食糖量超过150万吨。

  其四,食糖品种具有相当优势。南方所生产的糖均为一级品,而我省产的糖均为优级品。一些厂家还生产可口可乐、雀巢等高档饮料用品所需要的精制幼砂糖。品种优势使得龙江糖业受到青睐。

  缘何“糖在内”却“甜在外”

  南华占据我省糖业领地后,其所作所为令人眼前一亮。

  如果没有农民种植甜菜,制糖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南华集团深谙此理,进入黑龙江后,首先以此撬开事业发展的闸门。他们千方百计开始了原料基地的筹建工作。

  打动农户的心,南华糖业有限公司动了真情。在建行开设专户,先兑现了农民手里的白条子,并郑重承诺:提供种子、化肥,秋后卖甜菜一定现金兑付。郭继华说,他们要让农民尝到真正的甜头。去年海伦种甜菜的农民挣着了,亩效益是种大豆的两倍。收甜菜时,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扣杂不超10%,并保证菜农交菜后3个工作日内即可获得全部甜菜款。现在,海伦甜菜单产可以达到每亩2吨左右,最高可达3.6吨左右。

  引进欧美大型机械设备,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南华下了大本钱。甜菜种植的科技水平得到提升,农民种植甜菜的心气更足了。

  南华的理想是,在未来的8年内,在黑龙江总投资约34亿元,拥有糖厂8~11家,日处理能力达7万吨,年生产糖120万吨,农民收入约32亿元,年上缴税收4亿元。其“野心”之大,令人震惊。至于黑龙江糖业将会为其自身创造的财富,南华没有透露。

  品尝南华甜蜜的同时,我们是否还尝到了一丝苦涩?

  市场前景广阔,诸多优势叠加,我省制糖企业却未占得先机,而让外来者抢了先。“糖在内”,却“甜在外”,黑龙江糖业走势令人思索。

  对黑龙江糖业进行了一年多的研究与探索,洋浦南华糖业集团副总裁郭继华坦言,企业短期行为严重,生产方式落后,诸多因素混杂,使得黑龙江糖业发展裹足不前。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省曾是全国产糖大省。1990年-1991年,生产期产糖达79万吨,黑龙江糖业赫赫有名。但辉煌没有延续太久。当糖业走向市场后,我省企业未能迅速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仅仅低头拨打自己的小算盘,没能抓住有利时机做大做强。而南方糖企却率先走向规模经营,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当我们幡然醒悟,企业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已经严重弱化。市场变成了竞争者的天下。

  从操作层面看,我省糖企缺乏长远眼光,在发展过程中短期行为严重,缺乏合作精神,直接导致制糖业步履维艰。最明显的事实表现在,一旦受到自然灾害或者市场价格下滑,制糖企业往往选择牺牲菜农的利益而保全自己。企业与菜农没有做到风雨同舟,而是将菜农推向了风险的最前沿。如此“近视”行为,严重挫伤了农民的感情。放弃甜菜种植的菜农最终成了黑龙江糖业发展的“覆舟之水”。

  对农业科技的忽视,使我省甜菜单产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是糖业发展的又一根“软肋”。省糖业协会顾问雷泉说,他任望奎糖厂厂长的3年时间里,望奎的甜菜总产量最高没有超过13万吨。多数糖企在原料基地建设上捉襟见肘。投入不足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农民没能搭上科技发展的快车。落后的种植方式羁绊了糖业发展的脚步。

  糖业留给我们太多的思索。

  在采访中,记者还听到了另一种声音:远道而来的投资者对黑龙江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决心颇为赞许。郭继华说,他们是想干事的人。为了支持南华,海伦市委、市政府把20万亩甜菜种植列为全市大事大项第一号,全力为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提供30万吨原料,力争达到35万吨,确保项目扩产。

  人们欣喜地看到,海伦、依安、望奎……正在集中力量打造“甜蜜经济”。也许用不了多久,黑土地上的甜菜就会变成实实在在的“金疙瘩”。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