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3日电 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升级,做大做强“北”字旅游品牌。漠河县委、县政府把培育旅游文化特色优势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响亮地提出了“立足地域资源新优势,突出旅游文化新特色,把漠河建成极具活力的极地上惟一性、垄断性、稀缺性的人文生态旅游基地”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全县旅游文化产业不断展现了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为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漠河县制定了长远的旅游文化发展规划,不断加强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施北极村改造工程,投资1400万元北极村景区二期工程景区的整体工程已完成80%。兴建了北极沙洲、观音山文化景区等标志性景点,对五•六火灾纪念馆进行改扩建和室内重新布展,使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游客增幅明显。
漠河县举办了首届中国“四极” (抚远、三亚、喀什、漠河)旅游发展论坛,全面整合旅游资源,联手打造中国极地旅游品牌,形成中国极地旅游发展共同体,促进各地在宣传促销、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增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使北极漠河成为黑龙江省正在蓬勃发展、最有希望、最具潜力的新兴旅游县份之一。
让资源变成资本,让资本变成资金。漠河县充分利用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极地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托神州北极、神奇天象、神秘源头、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以找北、找冷、找纯、找奇、找静、找美、找自然为体验,精心打造“北文化”。李金镛、袁大化、宋晓濂、古黄金之路等历史名人和采金历史与采金文化兼容并蓄,为让采金历史作为文化的承载,形成了一个独立文化,在采金圣地胭脂沟遗址,建成了采金体验园区,全力打造采金文化。同时,结合悠久的原始特色,围绕饮食、民居、民俗,推出了以黑龙江鱼、山野菜、野生浆果、山药材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东北民间饮食”,以“木制别墅”为主要特点的系列“东北特色民居”,打造出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土著文化。为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推进“龙文化”发展,在黑龙江源头洛古河村筹建“龙文化主题公园”,将建成12米高黑龙雕塑、龙文化展览馆、龙潭游览区等项目,使龙文化成为旅游文化新的亮点。
为全力推介漠河的旅游文化,这个县还将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相融合,全面实施了以“编写一部书、拍摄一部电影、制作一部专题片、举办一台文艺节目、创作一首歌曲和打响一张城市名片”为内容的旅游文化建设“六个一工程”。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加强对民间文化的收集、整理,把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漠河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漠河县被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百强”,北极村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品牌景区百强”。“北”字旅游品牌人气飙升,入境旅游团队和散客快速增长。截止10月末,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21240人,同比增长 31.4%;旅游社会总收入8918万元,同比增长4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