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4日电 为纪念陈雷同志逝世一周年,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室主任,省地方志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编审柳成栋发表署名文章《我省地方志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纪念黑龙江省原省长、省地方志编委会原主任陈雷同志逝世一周年》,全文如下:
12月5日,是老省长陈雷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日。陈雷关心和支持地方志工作的事迹又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提起陈雷,他不但是抗联老战士,更是我省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开拓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我省地方志事业的奠基人和领导人。我省首轮修志工作始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陈雷时任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82年1月黑龙江省志编审委员会(即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陈雷任主任。嗣后无论在陈雷任省长、省顾问委员会主任期间,还是离休之后,陈雷都是省志编委会主任和名誉主任。按照规则,政府主持修志,由地方行政长官挂帅并担任编委会主任。1985年5月陈雷卸任省长职务之后,侯捷接任省长,在省志编委会调整之际,拟请侯捷担任编委会主任,侯捷说:“有老省长当就行了,我一切都听他的。”足见陈雷威望之高。1989年11月29日,陈雷改任名誉主任。2003年5月31日省志编委会经过第七次调整后,陈雷才卸掉名誉主任职务,前后共达21年时间。这是修志史上担任编委会主任、名誉主任时间最长的省级领导。
首轮修志,协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全国而言,首先领导全国修志工作的是中国地方史志协会,黑龙江省也是这样。在省地方志协会成立之前,最先负责指导全省修志工作的则是省地方史研究会和省档案学会。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筹备,1984年2月13日,省地方史志协会正式成立,陈雷担任会长,连任两届,这是级别最高的协会会长。
为了推动《黑龙江省志》的编纂工作,确保省志编纂质量,1985年9月13日,黑龙江省志总编室正式成立,陈雷又义不容辞地担任了省志总编。1986年4月3日,陈雷亲自向张向凌等9位副总编颁发了聘书,直到1994年10月陈雷一直都是省志总编。在首轮省志的编纂出版工作中,省志总编室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和陈雷组建省志总编室打下的良好基础分不开的。
陈雷在省志编委会、省地方史志协会、省志总编室虽然一人身兼三职,但他却不是只挂名不干事的领导。特别是在1982年至1991年长达10年的时间里,陈雷一直亲自主持省志编委会工作。首先是主持召开省志编委会会议。据不完全统计,1982年1月省志编委会成立到1988年9月,陈雷先后6次主持召开省志编委会会议。这是历届编委会所没有过的,不用说6次,就是能开上一次编委会会议也是办不到和十分困难的。这些次编委会会议,先后通过了省志编委会的任务、职责,《〈黑龙江省志〉编纂方案》;讨论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报告;讨论向省委请示的几个政策性问题和《〈黑龙江省志•人物志〉入志人物的标准方案》(草稿);省志副总编分工负责审阅省志各分志终审稿等。每次编委会会议均由陈雷亲自主持,可以说这是最务实的编委会。
其次,陈雷亲自参加各种修志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从1982年到1989年,陈雷先后6次参加全省各种类型的修志工作会议,其中3次参加全省地方志会议(即全省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全省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全省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每次会议都亲自作重要讲话。在1984年2月9日召开的全省修志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陈雷作了题为《修好新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黑龙江服务》的讲话。陈雷指出:“认真编好地方志,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料的作用,对于继承文化遗产,发展各项事业,研究各门科学,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陈雷阐明了编好地方志的重要意义。为此,陈雷进一步指出,要编好地方志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编写人员思想理论水平;进一步加强对修志工作的领导,保证质量,加快进度,如期完成修志任务,推动了全省修志工作的深入开展。1986年12月22日至24日,全国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陈雷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以历史的责任感搞好修志工作》的发言,站在历史的高度,将我省修志的历史与现状及取得经验教训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受到了大会的高度评价。会议结束后,陈雷亲自指导研究贯彻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汇报材料的起草工作,及时将会议精神向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作了汇报。在汇报中如实地反映了我省修志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困难问题,特别是全省修志机构是临时机构、临时编制、临时队伍,修志经费不足,修志人员不能进行职称评定等等,都如实地进行了汇报。使得省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决定:同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为常设机构,按厅级事业单位管理,设专职副主任;市、县和省直各单位志办也作为常设机构,按事业单位管理,所须编制由内部调剂解决,原定给省直各厅局史志办的临时编制,改为事业编制……修志人员的经费按原渠道开支,并列入各市、县和省直各单位的预算。同意修志人员按新闻出版系列评定职称。这些决策,为全省地方志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中指组的好评。3月5日至6日,全省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精神,陈雷作了题为《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质量地完成我省地方志编写任务》的工作报告。省委、省政府对修志工作的重视,修志机构编制的理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修志人员职称评定得到解决,为会议的内容增添了厚重,它表明黑龙江省地方志事业的春天真的来到了。
1989年2月23日全省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召开,陈雷代表省志编委会作了题为《再接再厉,尽心工作,保证志书的高质量》的讲话,提出了修志工作要把质量问题摆在首位。一是要加强对审稿定稿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二是要严格掌握志书的质量标准;三是要认真执行“四审、四关”制度。 “四审”,即主编初审,专家联审,编委会汇审,省志办终审。“四关”即政治思想关、事实关、专业技术关、体例文字关。陈雷满怀深情地说:“我们有幸编修黑龙江省第一代社会主义新方志,我们的工作将在历史上留下光容的一页,尽管修志任务艰巨,但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只要我们再接再厉,精心工作,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不辱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事实也是这样,我们没有辜负老省长的期望,首轮全省253部志书于2003年7月全部出版,在全国位居第二位。
陈雷关心支持修志工作,还表现在他能够经常深入实际,帮直解决具体问题。1982年省地方志研究所(省志办)成立伊始,没有办公室,寄身于省档案局办公楼内,以后租用光芒街48号一个招待所的一层楼内,并在花园村临时租用了几个房间。由于省志办是新组建的单位,调入的职工和大学生大多无住房,正是在陈雷的亲自关怀和支持下,省志办的办公楼和家属楼房才得以批准修建,1986年顺利落成。现在看来办公条件已经很简陋,但在当时,全国还是第一家,一些外省志办对此非常羡慕。至如修志所需经费,陈雷也非常关注,所请必批。
陈雷作为省级领导,他对地方志事业放眼长远,尽心谋划。1985年前后,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副会长董一博先生来黑龙江检查修志工作,提出了建立黑龙江省方志馆的建议,陈雷对此非常赞同,表示积极支持,同意我省建立方志馆,认为这是建立地方志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载体,遗憾的是,他离开了省领导岗位而未能付诸实施。事实上,这种前瞻性的构想,正是我们今天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陈雷平易近人,担任省志编委会主任期间经常与省志办保持密切的联系,除亲自参加有关修志工作会议以外,省志办春节联欢活动陈雷也能莅临。有这样的领导关心修志工作,并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是春意融融,浑身充满了力量。
陈雷是著名的书法家,为鼓励修志,他先后为《黑龙江史志》题写了刊名,为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题写了牌匾。1990年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他又为大会专门题写了“盛世修志”四个大字。20年来,陈雷为市县志和一些专业志部门志的题笺更多,几乎是有求必应。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为《黑龙江省志》、《佳木斯市志》、《桦川县志》、《穆棱县志》、《集贤县志》、《北安县志》题写了书名。至若为农垦志、林业局志和其它一些史志类型的图书题笺更是不计其数。如《九三农垦志》、《嫩江农垦志》、《朗乡林业局志》、《第一重机厂志》等等。
90年代以后,陈雷因年事已高,但他仍然关心地方志工作。1997年东北三省有关地方志办公室、党史研究室和沈阳军区政治部联合编纂《东北人物大辞典》,出版经费三省由三省四方均摊,陈雷亲自出面协助解决出版经费,使该书得以顺利出版。
2001是建党80周年纪念年,呼伦贝尔档案史志局和呼伦贝尔电视台为了纪念这一光辉的节日,对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特地从海拉尔赶来采访陈雷同志,编辑抗联第三路军第三支队三进呼伦贝尔的专题文献片。陈雷听说是搞史志的同志来采访,非常高兴,愉快地接受了采访。足足谈了一个多小时。陈雷当时在讲述这段历史时,还特意解开衣袖,亮出当年战斗留下的伤疤。采访完毕,我们曾合影留念。如今陈雷对黑龙江编史修志工作作出的贡献和关心支持修志工作的动人事迹将永载黑龙江史志,并激励我们搞好第二轮修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