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旅游
搜 索
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十年磨砺打造成大产业
2007-12-06 09:50:5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敏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6日电 雪,在黑龙江,飘飘洒洒,满山遍野。

  雪,年复一年地下,她曾是这片土地上人们无拘无束的童年影像、撒欢打滚儿的欢畅记忆。但是——雪,还可以成就一个产业,却被粗犷豪放的黑土地人长久地忽略了。

  十年前,1998年12月5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旅游市场的豪迈激情,与白雪“飘飘飒飒舞梨花”的妩媚终于碰撞出了一段天作之合的美满姻缘——第一届滑雪节。

  滑雪节,展示了雪,推介了雪,催生了滑雪旅游,带动了相关产业。

  一晃十年,滑雪节办了十届。十年的精心打磨,充满艰辛。十年后的盘点,则盛满了欢快与欣喜。

  十年间,我省滑雪旅游接待人次连年呈两位数以上增长,累计接待滑雪旅游者1150万人次。2006年雪季接待量更是创历史记录,来自60余个国家的400万人次的旅游者驰骋黑龙江的银色雪道,我省实现旅游收入22.22亿元。呈现“南有三亚,北有黑龙江”的火爆局面。

  滑雪旅游热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翩然落下的雪花融会到一起,拉动了内需,刺激了消费,更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大发展。哈尔滨等主要滑雪旅游地区的宾馆、交通、餐饮、商服网点销售额都实现同比增长20~30%左右,使黑龙江“冬日经济”大赚黄金。据不完全统计,滑雪产业发展每年间接提供了两万人的就业机会。

  冰雪搭台,经济唱戏。滑雪节与冰雪节、雪堡节等活动联动起来,哈尔滨、大庆、牡丹江、绥芬河、木兰等地纷纷开展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物资交易、经济技术合作等活动。

  哈尔滨乾卯雪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向东说,我们作为中国第一家生产雪场专用滑雪鞋、滑雪圈、固定器的生产厂家,企业的每一个发展都得益于黑龙江发展滑雪旅游的大背景,可以说,没有滑雪旅游,就不会有我们这个企业。这些年,我们的经营虽然有涨有落,但我们对滑雪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国外,滑雪产业已有百年的历史,而我们只有十年,发展的空间不可限量。从国外进口一台滑雪机要30多万,一旦零部件损坏,维修十分困难。如果实现国产化,效益将是十分可观的。

  身为农民的李霜、李雪两姐妹在玉泉开办了一家滑雪场,名叫霜雪,是姐妹俩名字后面的两个字。她们认为,现在许多城里人喜欢到农村“换换口味”,就打出了满族风情农家特色牌,推出滑雪一日游,即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睡农家炕、赏农家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办这个雪场,边上的西山屯跟着借了不少的光。雪场、宾馆、餐厅需要工作人员、服务员,每年都有几十人在雪场打工。吃农家饭,就得有人养猪、养鸡、提供干菜,雪场用啥啥赚钱。李霜、李雪还特意修了一条路,昔日闭塞的小山村一下热闹了起来。

  交通是旅游的瓶颈,而旅游却会极大地刺激交通业的发展。每到冬季旅游的旺季,哈尔滨的铁路、民航、公路都增加航班和班次,加挂车厢,开通滑雪专列、滑雪专机。黑龙江省已开通空中航线67条,哈尔滨市通往各地的高等级公路连接的辐射主骨架已基本形成,15对旅游列车、10多条高等级公路豪华旅游公交客车专线,把哈尔滨同省内外主要旅游区(点)连接在一起。

  过去黑龙江的旅游业是“半年闲”,到了冬天没事干。有了滑雪旅游,饭店、旅行社、景区、汽车公司全员上阵,迎接冬季旅游高潮。尤其是主要滑雪场,雪期生意兴隆,收入可观。在哈尔滨市星级饭店、宾馆随处可见那些滑雪归来者谈感受以及初到北方盼望早日与冰雪结缘的游客。据统计,滑雪节期间,哈尔滨的星级酒店入住率高达95%以上,双休日期间酒店更是一房难求。

  激情十年,雪舞龙江。滑雪旅游,说到底,是亲近自然,是拥抱欢乐。经营雪,就是经营快乐。轻盈飘逸的雪花,已经继续催生着庞大的产业和无穷财富。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