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为保护红松尽一份力 王国义:结缘红松三十年
2007-12-07 16:19:4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吴利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邵国良 摄

  东北网12月7日电 “在普通人眼里,红松只是一种珍稀树种,可是在我们这些常和红松打交道的研究人员眼里,红松是有灵性的。”伊春带岭林业科研所红松嫁接林木育种研究室主任王国义与红松打了近三十年“交道”,在他眼里,红松不仅仅是一种树。

  今年快50岁的王国义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从事红松研究,主攻红松的嫁接技术。前不久,王国义和同事张淑华、宁依萍研究的“红松嫁接术”获得了国家专利,这种嫁接技术在世界红松研究领域也属顶尖。

  王国义从绥棱来到伊春带岭林业局,就开始研究红松的嫁接技术。从此就和红松结了30年的缘。“当时天然红松大面积砍伐,局里提出了造伐结合,非常重视人工红松林的再造和培育,红松嫁接技术是重中之重。”王国义说,这种嫁接技术就是选用优质天然红松的枝条,利用其优质基因,嫁接到水分充足的人工林上,形成“强强结合”,长出来的红松可以接近天然红松的材质。

  从那时候起,王国义就和同事们走遍了小兴安岭的所有天然红松林。

  他们一般都是冬天出去采选红松枝条,一走就二十多天。山里条件非常艰苦,风大雪寒。有时候一天得走三四十公里才能选到优质红松枝条。“一脚踩进雪里,没到小腿肚子。遇到野猪、狍子、黑熊是常事,有一次和黑熊面对面,黑熊没理我们,有惊无险。事后,大家都说,红松有灵性,知道保护我们传续红松的人。”王国义笑着说。

  王国义和同事现在研究出的嫁接技术,成活率高,生长快,比过去提高20%到30%,当年树高增长量达到60%左右,而且红松结果早果实丰盈。目前经过嫁接培育的天然红松林在整个小兴安岭林区已有1000多公顷了。

  2004年禁止砍伐红松以后,王国义兴奋异常:“如果天然红松和人工红松都能很好的成长,对整个小兴安岭生态恢复将产生积极作用。”

  眼下,王国义和同事最想做的事儿,就是把这种嫁接技术传给更多的林场,让更多的地方种上红松。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