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庭院实现绿香美村屯告别脏乱差 新农村凸现大变化
2007-12-10 08:58:1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马兆全 张桂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0日电 “庭院实现了绿香美,村屯告别了脏乱差。”新农村建设两年来,我省广大农村发生了大变化——笔直宽敞的水泥公路从城到乡、从乡到村迅速延伸;质优价廉的连锁超市遍布村屯;自来水、有线电视、程控电话、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节能高效的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正在推广和普及。更令人欣喜的是,在农村基础建设实现历史性重大突破的同时,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广大农民上学难、看病难、保障难等民生问题得到大幅度改善。

  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水平——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各地积极发展生产,着力改变农村面貌,大幅提高民生质量。双鸭山市宝山区只用50天时间,就让远离市区60公里的杨木岗村124户、560位农民,彻底告别了用水不方便,饮水不安全的历史。讷河市形成了以市级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市场流通网络,彻底解决了过去农民购物不便的问题。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通过一事一议,村集体出资为村民办理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党和政府的真抓实管,极大地焕发了广大农民的建设热情,主体作用显著发挥。通河县祥顺镇大林子村通过召开村民理事会、代表会和广播宣传动员,只用2天的时间便筹集资金10多万元,加上财政补贴,高标准完成了修路任务,不仅解决了农民出行难的问题,还为农村经济腾飞提供了重要条件。巴彦县两年共新建标准化节能住宅75.8万平方米,有8158户农民喜迁新居。还有许多农民自发对新建住宅进行了集中供暖、室内厕所、洗浴等配套设施建设,人居条件大为改善。

  细数变化,九个方面的成就记录着我省新农村建设的辉煌——

  农村公路建设突飞猛进。两年来,我省建设农村公路34826公里,超过全省十一五规划的一半还多;全省通乡通村公路硬化率分别达到82%和42.6%。

  农村饮水安全迈上新台阶。两年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342处,解决3770个村屯、115.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新型清洁能源建设取得新进展。两年新建户用沼气池9.1万户。新型能源的迅速推广,改变着农民的生活习惯,“三把火”时代已离农村渐行渐远。

  住宅改造建设步伐加快。全省新建和改造农村住房19.1万户,新建和改造新型节能保温住宅3.7万户,农村住房砖瓦化率提高到67%。

  农村商服网点大幅增加。两年来,共建成农家店8800家。农民足不出村,随时可买到安全放心食品和用品。

  乡村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基本解决了垃圾乱堆、粪便横流的脏乱问题。两年中全省村镇内新增硬化路面3440公里、排水边沟5210公里,新增地下排水设施27.9公里。改厕59190座,设垃圾箱4810个,清运垃圾697万吨。植树1000多万株,新增绿地237万平方米。同时,全省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

  农村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完成农村113.9万平方米D级危房改造任务。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全省1万多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320万学生;下派5200多名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农村劳动力100多万人次以上。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受益学生153万人,占总数的65.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两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参合率92.1%。完成100所试点乡镇卫生院改造。组织城市医疗机构与21个贫困县的84所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支援关系。

  农村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通过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我省178万名贫困群众已享受到农村低保待遇,57.4万人次农民得到大病救治。全省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60所,全面提高了五保户供养标准,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已达到5000元左右。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