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0日电 哈尔滨市市民崔先生过两天就能拿到自己新房的钥匙了,这本是件高兴事儿,可崔先生就是高兴不起来。原来新房的钥匙还没到手,装修推销短信就接踵而至,每天都能收到至少5条来自不同装修公司的信息,更让崔先生无奈的是有时半夜甚至凌晨还能收到信息。记者了解到,买房后因个人资料被泄露而频遭骚扰,成为很多新业主的普遍遭遇。
日前,崔先生在位于香坊区的果园星城二期楼盘购买了一套住房,临近交房日期,崔先生的电话突然变成了“热线”,几家装修公司的业务员多次要求崔先生去公司谈装修的事情,并已经为他准备了装修设计图,这让崔先生连日来难得清净。“一个月前我就频频收到这样的短信,刚开始时是每隔几天收到一条,后来每天都能收到,现在是一天能收到五六条,最多的一次收到十余条,有时也能接到装修公司业务员打来的电话。”崔先生说。
7日,记者在崔先生的手机中看到这样一条信息:xx装饰借此元旦来临之际,送您双重大礼。请您拨打电话:xxxxx。记者按上面所留下的电话打过去,并以业主的身份咨询装修的相关事宜,当记者问到是怎么知道这个手机号码时,这位李小姐立刻警觉地说:“我只是工作人员,这些事情不清楚,这些客户资料都是上级给我们的。”装修公司到底是通过什么渠道大批量、快速得到“客户信息”的呢?崔先生分析,在开发公司的房地产销售部以及小区的物业管理处,信息都有泄露的可能。7日下午,记者来到果园星城售楼中心,当记者把崔先生的遭遇向自称值班经理的李女士描述时,李女士以没听说过这种事情为由拒绝回答。记者了解到,业主在交纳购房订金时,开发商会让业主填写一张资料登记表格,在联系方式一栏中,业主要留下固定座机电话和手机号码、身份证、现居家庭住址等详细的个人资料。
哈尔滨新时达律师事务所的范律师认为,对于这种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的具体情况,法律上尚无具体适用的条款,对于公民隐私权的界定,法律上并无具体的规定。根据现行的法律,当事人很难进行侵权起诉。所以这种利用其他人的信息进行商业活动的行为游走在法律的边缘。但一旦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后果,如因泄露信息产生刑事案件时,这种行为是会受到法律惩处的。而且如果出卖信息获得经济利益的个人或组织被抓获也是要全部退回收益所得款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