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袖珍地”和“大公园”共建绿色哈尔滨
2007-12-12 15:56:15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于鸿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2日电 去年9月,哈尔滨市晋级省级园林城行列,绿地率达26.55%,人均绿地7.26平方米。但这一数字,距离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差距还很大。如何达到既定的国家园林城目标?哈市政协委员、东北林大园林学院院长许大为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问题——

  绿化量缺口大

  按照国家园林城市的考核标准,哈市绿地率要达到29%以上,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4%以上。目前,哈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还差2.45个百分点和3.93个百分点。同时,老城区内单位、居住区绿地率偏低、绿化量不足,园林式单位和居民区数量较少的问题还很突出。中心城区原有绿地较少,中心区域找大面积的绿地又很难,绿地分布不均现象明显,部分公园绿地还不能满足百姓对生态休闲环境的迫切需求。

  ——建议——

  让小绿地遍城区

  许大为委员认为,在哈尔滨西北侧建立500~1000米的林带,形成一道绿色防护屏障,可以有效减弱春季风沙以及冬季寒风对哈尔滨的影响。在西南部城市建设“氧库”,绿化树种以落叶乔木为主,可以为哈尔滨提供充足的氧气。在东部建设大气污染吸收林,因东部为哈尔滨城市下风向,城市的污染物随大气向下扩散。城市大绿化的概念也被许大为委员首次提出,城市林业与园林城市建设应该同步。在城区绿化中,重点应是休闲游憩空间的建设,城市外围绿化重点则应实施防护林工程、水土保持工程。

  与此同时,哈市城市改造中应遵循绿化均衡、绿地功能互补和建设高质量大型绿地空间的原则,采取土地补偿的方式,在城市内建设1~2处开放的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大型公园绿地,对裸露的用地、影响城市的卫生死角进行改造,将其建成小型袖珍绿地,且数量越多越好。

  ——措施——

  开发商要做环境补偿

  如何实现大公园和小绿地互补,共同扮绿哈尔滨的目标?许大为建议:规划先行,设计先行。

  多年来,哈市绿化受资金的制约,绿化数量和质量受到一定限制。许大为提出,市财政应当支持公共用地的绿化,如大公园、主干道、城市防护林、河湖沿岸等。区政府应当承担起社区改造和二三类街路的绿化。在大型居民区的开发中,把居住区附近建设一定面积的公园绿地纳入规划审批程序之中。对开发用地,应让开发商拿出一定比例的开发资金进行环境补偿,补偿资金全部用于绿地建设。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