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4日电 家住哈市共乐小区的秋女士3年前退休,与丈夫开了一家小仓买店。二人起早贪黑苦心经营,生意还算红火,但让秋女士一直闹心的是店里常常有骗子光顾,让老两口辛苦赚的钱损失不少。秋女士告诉记者,3年来,自己小心经营,但还是被骗十几次,损失金额达千元以上。对此,老两口根据亲身经历,归纳出几种常见骗局的典型案例,希望能给更多小本经营的市民以提示。
骗术1:“倒钱”
今年5月5日,秋女士的小仓买店来一男子拿出100元钱要买一盒烟。秋给了烟,找了93元。男子接过烟想了想说,再给我拿一条吧。秋回头翻了一下货架,没有整条的,就要到别人店去取。男子说:“不行,别人家该有假货了。”然后把烟和找的钱退给她,要回100元钱。男子走后,秋女士发现,放在柜台上的93元钱,当中一张50元钱没了。
老夫妻提示:“倒钱”的骗子往往以大量买货为由头,通过买卖双方找钱、退钱过程,趁经营者不注意时将钱“抽张”。
骗术2:“诈钱”
今年7月3日,两名女子拿着100元钱来买方便面,秋女士找给对方97元钱。两女子开始“争执”,一个让秋再称点火腿,另一个则说不好吃,让秋再称一些长白糕。
秋忙乎半天后,两女子什么也没要,当着秋的面开始数找回来的钱。随即惊讶大呼:“少找钱了。”秋一看,确实少了20元钱,连忙给补上。当晚,秋清点当天营业额恍然大悟:那20元是被“诈走”的。
老夫妻提示:“诈钱”的骗子常常在给其找完钱后,再让拿这拿那的,将经营者指使的蒙头转向。而此时,他们已将一部分钱偷偷藏了起来。
骗术3:“调钱”
今年7月20日,一浓妆女子进店,拿出100元钱买一盒烟。接着,又用刚找回的一张50元钱买了一些食物,后匆匆离开。
因为那张50元钱是自己刚找出去的,秋女士当时便没查验真伪。女子走后,秋拿过那张钱再一看,不禁大呼上当:原来自己的钱已经被“调包”成假币。她追出食杂店,女子已无踪影。
老夫妻提示:小仓买店是使假币者最常去的地方,花假币的手法也不断花样翻新。经营者要想不上当,必须牢记:任何时候,收到钱币时都要仔细检验真伪。
骗术4:“顺钱”
12月9日下午,秋女士外出办货,店内只留下患病丈夫老张一人。不久,店内进来三名中年男子,说出好几种平时很少见的酒名,说要买。其中一种酒正好店内有库存,于是老张走出柜台,踩着啤酒箱子从最上面货柜往下拿。两男子站在旁边指手画脚指挥,让动动这个拿拿那个。
酒拿下后,两男子却以“包装不好”和“不好喝”为由不要了。两人走后,老张发现柜台内的钱包不见了,里面装着几天来的三四百元营业收入。
老夫妻提示:这种借经营者取货之机,偷走柜台内钱包、钱匣的事,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不走出柜台;不管怎么忙都要监视来店人员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