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5日电 全市技术工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45%
职校专业设置与老工业基地建设需求脱节
职校教学模式限于“黑板上开机器、教室里种庄稼”
到2010年,全市高技能人才缺口8万人
近年来,哈尔滨市在中等职业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哈尔滨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仍明显落后于其他副省级城市,特别是目前哈尔滨市没有一所学校能够在国家职业教育“211”工程立项,与长春市和沈阳市差距很大。专家预测,到2010年,哈尔滨市技术工人缺口将达8万人左右。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成为委员讨论热点话题。
建言委员 李明强哈尔滨市轻工业学校校长
姚书元 哈尔滨教育研究院高中教研部副主任
现状调查
中初级技术工人占六成
市政协与市教育局共同就哈尔滨市技能型人才情况进行的专题调查显示,目前,全市企业共有职工164万,其中技术工人73.8万人。具体情况如下:
年龄结构状况
29岁以上30-39岁40-49岁50岁以上
143772人278194人255769人60256人
19.48% 37.69% 34.66% 8.17%
技术结构状况
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无资格证书
10.4万人22.9万人23.9万人16.6万人
14.1% 31% 32.4% 22.5%
每年技术人才缺两万
有关资料显示,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人,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人。哈尔滨市高技能人才供应总量约为4.8万人,需求总量约为12万人。特别是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哈尔滨市每年机床、船舶、机械制造、汽车、化工等行业技术人才缺口近两万。目前,哈尔滨市职业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中多缺少与老工业基地建设配套的相关专业,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不能适应当前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需要。同样面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任务的省会城市沈阳、长春早已在2005年就开始围绕老工业基地建设全力发展职业教育,沈阳装备制造业学校、长春机械工业学校已具备相当规模,发展十分迅速。
职业培训不足需求1/7
据调查,哈尔滨市每年各类职业培训人数只有4万人左右,不足实际需要的1/7。而哈尔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很多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还有很多学生一入学就已被用人单位预订,市场需求量很大。但遗憾的是由于哈尔滨市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小、缺少实训基地等因素,很难满足市场和经济发展需要。长期以来,由于高校扩招以及“普高热”,导致哈尔滨市教育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十分突出,职业教育几乎被边缘化。据了解,哈尔滨市职教和普教在校生比例是3.6:6.5,与国家提倡和发达地区的实际比例大体为1:1的要求比例相差甚远。而沈阳市中等职业学校今年招生4万人,职普比例达到1:1。
实践教学限于课堂
调研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多数职业院校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很多学校只停留在校内的仿真模拟、演示操作、参观见习的浅层次上,真正到工厂、企业顶岗实习的较少。更能说明问题的是,适应社会需求、符合企业实际、针对学生素质特点开发的校本教材几乎没有,学生学习难,老师讲课难,工人带教难。即使是已经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也因为缺乏科学论证和超前规划而出现盲目上马、重复投入、科技含量与技术构成偏低等弱点,导致一些基地闲置。
多年来,用于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资金总量较少。同时,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致使职业教育生源急剧下降,自身造血功能低下。
委员声音
保证城市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
———加强领导,全面统筹哈尔滨市职业教育工作。当务之急应尽快调整和充实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除教育、劳动、财政等部门外,还应吸纳发展改革、人事、国有资产管理、城市规划、建设、农业、卫生、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参加,重新明确成员职责。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规划、政策、体制、投入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和组织实施力度;健全机制,明确制度,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
———积极调整布局,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坚持“学校少而精,专业大而强”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布局,优化职教资源,完成将85所中等职业学校调整为65所的目标。应集中优势,集中力量,抓住当前国家职业教育“211”工程这一有利契机,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组建哈尔滨市职教集团,形成职教发展的合力和龙头。进一步推进重点职业学校和示范专业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好10所以上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0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同时,对哈尔滨市“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要建成1个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现代化水平较高、与哈尔滨市主导产业链配套的综合实习实训基地,建成两个区域性、9个专业性实训基地”目标,应争取尽早立项,尽快投入使用。对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在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应加大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保证城市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并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应继续完善支持贫困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助学制度,并逐年有所提高。同时要积极引导多元化办学的资金投入,积极运用金融、税收、社会捐助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议政府协调有关银行安排一定规模的贴息和低息贷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前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内部培训,对非职业师范技术学院毕业和没有生产经历、经验而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到有关企业实习锻炼,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另一方面,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职业学校向社会招聘教师的新政策,打开引进“双师型”教师的绿色通道,打破单位性质、个人身份界限,选拔适合于职业学校教学的专门人才。
专家预测
哈市高技能人才每年需求1.5万人
根据对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预测,“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技术工人队伍将有三个明显变化:
———技术工人总量需求大幅度增加。根据预测,哈尔滨市在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以市场为依托的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里,经济将有一个较快的发展,这期间企业职工总数将每年以2%左右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企业职工总数将达到181万人,其中技术工人将达到81.5万人,技术工人总数将净增约8万人。
———三个产业间技术工人技术结构趋于合理,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带动从业人员的就业格局变化。“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每年要实现13—15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到2010年,哈尔滨市一、二、三产业间技术工人技术结构将趋于合理,其比例可达到1?誜4?誜5。
———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总量增加。据测算,“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每年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将在15000人左右,并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其中机械制造业5000人,医药、食品、高新技术等产业6000人,第三产业3000人,其他产业和部门1000人。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速高技能人才培养,对保证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意义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