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百兽之王的"身后事"如何?记者走近“沉睡”着的东北虎
2007-12-16 14:28:49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老虎
资料片:大雪过后 老虎格外精神

  新华网哈尔滨12月16日电 题:老虎“身后事”

  传说中,野象生命将尽时,会独自走向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悄悄死去。“象冢”一词,被赋予了神秘、悲情的色彩。

  “百兽之王”老虎的“身后事”又如何呢?记者近日走进黑龙江的一个冷库,那里沉睡着200多只死去的东北虎。

  百兽之王的“身后事”

  位于黑龙江省的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是世界最大的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基地。突降的大雪,让基地里的老虎兴奋不已,他们时而在雪地上打滚,时而甩甩皮毛上粘着的雪粒,飞扬的雪花在阳光下闪耀着七彩光芒。不远处,几只虎仔在嬉戏打闹。

  沿着基地附近的一条小路走下去,总经理王立刚带着记者来到一座不太起眼的小楼前,他说,“这就是专门保存死虎的冷库”。

  冷库里有历年来基地自然死亡的老虎200只,4名工作人员昼夜看守,每年用于维持死虎保存的支出为100万元。

  加厚的保险门在阳光下闪耀着冰冷的金属光泽。冷库保管员于顺在另一名保管员及基地总经理王立刚的见证下,打开了第一层保险门。

  一进门,是一个六平方米左右的空间,空无一物,右侧是一扇整面墙大小的冷库门。沉重的冷库门被缓缓推开,冷气迎面扑来。

  “看,这里存放的就是死去的老虎,致死原因多为相互争斗或生病。”王立刚惋惜地说。

  冷库里,制冷管上结了厚厚一层冰,占据了一面墙。地上堆放着几只完整的东北虎的尸体,其中一具内脏已流在腹外。王立刚说,这只1岁多的小虎是最近因打架被其它老虎咬死的,那几只成年虎是因为打架或衰老而死亡,等待分割处理。

  在这些冷冻整虎旁,放着一只只塞得满满的透明塑料袋,王立刚告诉记者,里面装的是已处理好的完整虎净骨,每只袋子上有虎的编号和基本记录。

  “为什么要把虎分割保存?整只保存不行吗?”记者问。

  “尽管我们用冷库低温保存死虎,但整只保存的时间还是比较短,分割后按不同部分保存,可延长冷冻保存期限。”王立刚说,“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管理漏洞,每只死虎的分割程序都有详细记载,手工记录与电脑记录同时进行。比如说,这个袋子里装着的虎骨,在电脑里都有完整的记录和整架虎骨的照片。”

  不惜代价挽救老虎生命

  一位亲眼目睹过东北虎死亡全过程的饲养员说:“送老虎‘走’,是很难过的。在老虎弥留之际,看着它侧卧在自己的‘木板床’上,痛苦地喘着粗气。那时候,深悔自己无能为力……”

  和人一样,虎吃五谷杂粮,难免有病。更何况,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只野生老虎的“领地”在100到300公里内。小小的基地里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基地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让东北虎受伤后尽快痊愈。

  2003年,东北虎医院在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基地成立,配备了生化仪、B超机、X光机、婴儿培养箱等医疗设备,设置外科、手术室、化验室、处置室、育婴室等科室。院内的9名兽医皆为本科毕业生,并经过长时间专门培训。

  同年,一只6岁的雌性东北虎怀孕了,预产期是4月14日。可4月10日早晨,工作人员发现母虎情绪反常,有早产迹象。如果不及时进行剖宫手术,母虎将面临生命危险。基地赶紧请来刘文良医生和妇产科专家张德华等。B超诊断,老虎腹中的幼虎已死亡。

  医生手术发现,这只母虎子宫发育畸形,2只幼虎都在左侧子宫内,右侧子宫发育不全。医生从母虎腹中取出2只包着胎衣、已经死亡的幼虎,并将发育不全的右侧子宫切除。由于手术及时,母虎生命得到挽救,它以后还可以怀孕做母亲。

  王立刚说,“为了尽可能延续老虎生命,我们不惜一切代价。给人用的140元一支的抗生素,我们大量进货,以备不时之需。”

  过去老虎出现意外伤害,人们往往不知道怎么救助,现在,虎医院摸索出一套针对东北虎的诊疗救治技术,加上繁育技术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基地内老虎的死亡率大大降低,正常寿命达到20多岁。

  一只东北虎在与同伴嬉戏时右眼被抓伤,眼角膜逐渐混浊,视力下降。医生诊断它右眼已完全失明,如不及时摘除,很容易因感染造成左眼也失明。医生决定摘除已无保留价值的右眼球。

  为保证手术顺利实施,兽医在术前、术中分别为其两次麻醉,摘除眼球后又注射了消炎药和镇静剂,帮助它安全度过术后疼痛期。主刀医生齐立成介绍,人的眼部手术后一般要用绷带固定消炎药,但老虎术后可能因疼痛乱抓,影响伤口愈合,因此他们用消炎药敷住伤口,再将其睑裂缝合,7天后,痊愈拆线。

  基地多次与国内外动物园合作,引进交换了几十只种虎个体,保证这群东北虎有纯正的血缘,确保个体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在人类有限的力量范围内,尽可能地延续这一濒危物种。

  据了解,今年年底前,基地将实现东北虎电子化管理,每只虎生长过程,包括疾病、治疗、交配产子情况都将录入电脑,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子档案。

  冰封虎的“余热”

  冷库里的冰封死虎现在主要被用于满足科研和公众教育需求。经过有关部门层层严格审批后,基地冷库为大学实验室、科学展览或科研机构提供标本。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科学展馆展出的虎模型、虎标本来自这个基地。

  王立刚说,用冷库保存死虎,目的是尽可能保护虎这种宝贵资源,让虎尽量长时间保持新鲜状态,也就保留了开发利用的希望。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虎文化的国度。在传统医药领域,虎全身是宝,各部位皆可入药,虎骨尤其名贵。1993年国家颁布了虎骨禁贸法令,禁止生产含虎骨成分的药品和其它制品,禁止虎骨及虎的其它部分和衍生物的国内和国际贸易。

  野生东北虎在全世界仅存400只左右,其中我国境内不足20只。基地里人工饲养的东北虎现已有800余只。但由于现有技术无法区分虎制品来源是人工圈养虎还是野生老虎,因此我国规定冰封死虎,杜绝死虎流入市场,彻底制止盗猎行为,以保护极度脆弱的野生虎种群。

  死虎好管,活虎难养。为了养活那800多只活老虎,基地除了带老虎外出“打工”挣钱,还在松花江北岸建成了东北虎林园,靠门票收入“以虎养虎”。尽管如此,近年来基地“虎丁兴旺”,老虎的口粮问题仍是个沉重的负担。

  有人提出,能不能想办法让死虎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余热”?各方对此有不同看法。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