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7日电 初冬,七台河市铁山乡靠山村一派繁忙景象,收购人参的药商到参农家洽谈收购业务,一边商谈价格,一边采收装车,参农和商家都忙得不可开交。
近年来,七台河市加大创新型城市建设力度,为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效益,大力宣传北药开发,积极组织北药栽培种植技术培训,使该市的北药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0亩发展到55000亩。这是七台河市近来开展“十城共建”活动,建设创新型城市以来,老百姓获得的第一大实惠。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七台河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提出了“十城共建”建设富庶文明和谐稳定七台河活动,即,建设卫生城市、文明城市、诚信城市、山水园林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平安城市、双拥模范城市、循环经济城市、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近日,这个市拉开了“十城共建”的序幕。
按照“十城共建”的总体工作布局,七台河市把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和生态文明城市放在突出的位置,招商引资上项目必须符合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力求做到资源、效益、环保的兼顾,建设环境友好和节约型社会。市宝泰隆煤化工有限公司以此为契机,围绕循环经济上项目。为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副产品的再利用,治理废料等低热值燃料对大气形成的污染,2006年5月份,该企业投资2.5亿元建设了10万吨煤气制甲醇项目。项目2007年8月达产后年产甲醇10万吨,年销售收入1.8亿元,上缴税金3000万元,可使炼焦过程产生的2.4亿立方米煤气得到回收利用,实现保护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干熄焦热电厂项目总投资4.4亿元,每年可发电3.1亿千瓦时,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可用于欣源小区供热。两个项目年产值可达4亿元以上,税金1亿3千万元,新增就业400人,实现节能、降耗、减排,成为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单位。
按照建设卫生城市、循环经济型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和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七台河市18家洗煤企业工业用水全都实现回收利用,实现了污水零排放,每年减排污水300多万吨,产生经济效益3亿多元。
目前,七台河市正全面推进“十城共建”工作,全市人民群众参与“十城共建”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具体工作中,做到统筹规划,有序渐进。各个牵头部门按照《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城共建”推进富庶民主文明和谐稳定七台河建设的意见》总体要求,制定各自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责任以及完成期限;做到积极参与,全民共建。各成员单位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工作重点,实现人人肩上有担子、有责任、有指标,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做到因地制宜,顺乎民意。各地各部门根据上级精神,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做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合民心顺民意;做到了加大宣传,形成氛围。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节目,党政机关、学校、社区、各窗口单位、物业小区围绕“十城共建”开展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通过出墙报、发传单、贴标语、挂横幅、出动宣传车等形式,把党中央的精神和省市委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印在百姓的心中,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十城共建”已成为全市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识。
市民李春生颇有感触地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贯彻十七大精神,从七台河市实际出发提出“十城共建”。这一举措凝聚着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集体智慧,体现着决策者着力改善民生,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几年,七台河的变化太大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每项决策都是从实际出发,都是为了百姓谋福址。相信只要我们自强不息,强力推进“十城共建”各项工作,七台河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