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为寒门学子插上腾飞翅膀 鹤岗市捐资助学活动纪实
2007-12-17 16:32:0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昕泽 谢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7日电 “我们都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党、政府和社会给了我们无私的爱,让我们可以顺利走进大学校门。我们一定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报效国家。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让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这是在今年鹤岗市贫困新生助学大会上,贫困学生、鹤岗市高考理科状元解斌代表357名受资助同学说的话。

  在经济还不算发达的鹤岗市,每年都会有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高考被大学录取后,面临着交不起学费的窘境和不能继续深造的无奈。近年来,鹤岗市成功开展了以党委、政府为主导的捐资助学活动,并建立了专项资金和长效机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保证了每个贫困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入学和完成学业,没有一名寒门学子因经济困难而丧失深造机会。

  政府 郑重作出承诺

  鹤岗市委、市政府对捐资助学工作一直高度重视,积极研究、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助学产生实效。

  鹤岗市委书记、市长朱清文曾在全市贫困大学生助学大会上,代表鹤岗市委、市政府向与会者郑重承诺:“要通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带动全社会关注教育、关心贫困学生,保证全市每一个家庭的孩子都能顺利入学,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1996年,国家实施高教改革,读大学开始缴纳学费。面对新的形势和鹤岗市的实际情况,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特困大学生助学基金会。此事纳入到当年的市委常委会重要议题,市委、市政府及教育、财政、民政部门等共筹集50万元资金,于当年8月24日正式成立了鹤岗市特困大学生助学基金会。从那时起到现在,市特困大学生助学基金会已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1274人,资助金额达202.75万元。其中,2006年、2007年资助人数为905人,资助金额达158.2万元。

  从2006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大幅度加强扶贫助学力度。去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由财政拨付100万元,设立资助贫困大学生专项资金,并以此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困助学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当年,就有466名贫困学生受到专项资金的资助,加上市总工会、团市委以及社会方方面面不同形式的资助,去年鹤岗市累计发放助学金超过200万元,受资助学生超过1200人,占全市当年大学新生的50%以上。

  今年,鹤岗市沿袭了以往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继续对已被高等学校录取、城镇学生家庭具有低保、农村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或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家庭贫困的学生进行救助。市教育局自高考结束后,就组织专人对贫困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走访调查,为每一名贫困大学生都建立了贫困学生档案,并且明确了资助对象、资助条件和资助形式及程序。根据有关办法,孤儿、家庭无固定收入、父母重病残疾的学生为一等资助对象,助学金标准为3000元;低保户家庭学生为二等资助对象,标准为2000元;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300元的学生为三等资助对象,标准为1000元。

  经统计,今年鹤岗全市被高校录取的新生中有424人符合救助标准。随着录取的进行,对这些学生的助学金也陆续发放。今年共发放专项资助金87.4万元。

  今年暑期,市委书记、市长朱清文还亲自到贫困大学新生解斌和邱林家里看望,并给他们分别送去了5000元助学金。解斌是鹤岗市今年理科高考状元,以703的高分考入了清华大学,邱林则以701的高分考入了北京大学。

  媒体 不忘社会责任

  《鹤岗日报》及鹤岗日报社下属的《鹤岗晚报》作为鹤岗当地的主流媒体,一直以扶危济困、关注民生冷暖为己任。

  1996年,鹤岗市侯金鹏、郭九龙等贫困大学新生因无力承担上学的费用,面临着无法入学的窘境。他们的遭遇经《鹤岗晚报》报道后,引起了全市人民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界的资助下,这些贫困大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自那时起,十余年来《鹤岗日报》、《鹤岗晚报》两个媒体,持之以恒地为资助贫困大学生鼓与呼,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

  从2004年起,《鹤岗日报》每年都在新生入学之际推出“寒门学子圆梦行动”。一纸传媒,唤来万千善举,搭起了爱心人士与寒门学子之间沟通的桥梁,数千学子在爱心的呵护下如愿迈进了梦寐以求的象牙塔。

  今年,《鹤岗日报》再次发起了“圆梦行动”的强势宣传。7月底,《鹤岗日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用我们的双手为寒门学子撑起一片蓝天》的专版,将74名考入重点本科线以上、家庭生活贫困的大学生小档案向社会公布,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为贫困大学生圆梦提供帮助。

  专版见报后,在社会上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就像投入水中的巨石,引发了一波一波的助学接力。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体老板纷纷奉献爱心,以不同的形式帮助贫困大学生。

  向阳区区委、区政府领导在《鹤岗日报》刊发的贫困生档案专版上了解到寒门学子的困难情况,责成区民政局进行调查走访,将其中8名住在向阳区辖区内的学生作为资助对象,决定由区政府出资5000元,并动员区属企业出资3000元,援助寒门学子求学。

  市工商局私企协会秘书长霍晓光从《鹤岗日报》刊发的贫困生档案中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分别为他们送去了1000元的助学金。

  目前,74名学子都得到了额度不同的捐助。据不完全统计,从1996年起,通过《鹤岗日报》、《鹤岗晚报》的中介作用得到资助者已有近千名。

  各界 奉献渐成风尚

  在党委、政府积极努力的同时,鹤岗市各行各业也都积极开展贫困大学生助学活动。

  今年大学新生入学之际,在市总工会的倡导下,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开展了以“爱心无限、真情传递、希望共享”为主要内容的金秋助学活动。在市总工会开展的暑期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活动中,全部26名前来登记的贫困大学生都得到了推荐和安置,开辟了为贫困大学生办理《特困职工证》的快捷通道,为167名贫困大学生办理了《特困职工证》,贫困大学生持证将得到多方面的照顾。同时,市总工会还在自身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集了20万元,用于对180名贫困大学生的直接救助。

  团市委通过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向省青基会推荐了35名贫困大学生人选,目前已有8人获得了每人4000元资助金。同时,以“希望工程月”为载体,举办了义卖周大型活动,瑞达鞋业、比优特超市等30家企业参加了义卖活动。在义卖活动启动日的当天,各企业就向希望工程捐赠义卖款7500余元。在“爱心岗位助千名学子上大学”活动中,真维斯专卖店等纷纷提供爱心岗位,帮助贫困学子勤工俭学。

  市妇联在“献人间真情、助特困女性、奏和谐乐章”活动中,以“帮特困女生圆梦,让特困母亲微笑”为主题,筹集资金8万余元,为130名考入大学的贫困女大学生提供救助。

  鹤矿集团今年筹资100万元资助了1000名贫困矿工的子女。

  市第一中学、第三中学以及市人民医院获得优秀人才和拔尖人才荣誉的教师、医护人员把自己的奖金拿出来用于捐资助学……

  从政府行为到企业、群众自发,奉献爱心、捐资助学已在鹤岗各界达成共识,并渐成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今年鹤岗市社会各界筹集助学金已近30万元,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累计达到670余人,比去年增加了200人。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