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打造绿色生态家园——方正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2007-12-20 09:31:08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郁风华 刘明扬 王作龙 杨兴文 赵宏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0日电 题:打造绿色生态家园——方正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方正县是个小县,但是并不意味着是个弱县和穷县。因为,小县完全可以有大作为。扬长避短,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走下去,用打造绿色生态家园来拉动经济的发展,方正独辟蹊径。

  方正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张广才岭西北麓,松花江中游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幅员面积3000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八山半水分半田”。1909年建县,属全省一类革命老区。辖3镇5乡,67个行政村,253个自然屯,人口23万,其中农业人口10.9万人。耕地面积80万亩,其中水田65万亩。境内稻米、林木、矿产、旅游、山特产品、侨力等资源丰富,是“全国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中国富硒大米之乡”、“全国大米原产地域保护县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黑龙江省侨乡”。这些稀有的资源,为方正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各级干部与群众为了经济发展,殚精竭虑,合力共建家园,一个绚丽多彩的哈尔滨东花园令人艳羡不已。

  作为一个工业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山区小县,并没有让人气馁。让人民群众得到最大的受益,饱享改革的成果,是领导者们的奋斗目标。方正结合县情实际,明确了以“建设山水园林化生态县”为发展定位,以“新型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现代物流、侨乡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型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到10月末,完成全县生产总值14.4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7780万元,同比增长15.1%和10.0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6亿元,同比增长199.3%。

  作为全国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方正成为全国大米原产地域保护县份之后,方正大米全国驰名,这是方正多年来坚持构筑生态县的成果

  方正县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全国6个中小城市生态实验区县之一。该县立足这一优势,坚持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做足生态文章。

  方正县是农业小县,水稻大县,全县60万亩水稻全部实现有机、绿色、无公害种植,成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全省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县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县份,打造了方正知名品牌。稻米精加工企业达到45家,年加工能力5万吨以上企业达到6家,精加工率达90%以上。培育省市知名品牌5个,认证绿色食品标识和有机食品标识20个。仅稻米产业一项农民年收入可达6.1亿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70%。抓住机遇不放手,方正县现在正在申请注册“方正大米”品牌商标。随着水田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提高,预计今年可促进农民增收4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60元。

  丰富的稻草资源在方正转换成了经济优势,研究开发了草腐菌种植项目,使稻草在菌业得到有效利用,食用菌生产规模连续两年实现翻番,现已达到1700万袋,成为农民增收的稳定途径。通过稻草资源还引进了米糠油、稻草纸浆、煤棒等循环型工业项目,现已投产达效。方正县虽然工业经济暂时还没能形成强势,但并不急功近利,而是致力于发展无污染的绿色新型工业,坚决不要“带血”的GDP,不能为了暂时的发展而将祖先留下的绿色毁坏。凡是有污染的企业,就是能带来一座金山,也坚决拒之门外。构筑生态县的发展战略必须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以省级开发区为龙头,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劳动密集型大企业、大项目,合理配置,把开发区建成企业间互为关联、资源共享、循环利用的生态工业模式的示范区。该县将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禁止破坏性的开发,莲花湖水面逐年扩大,是10年前的10倍,莲花已达到500万株,形成了北方寒地最大的莲花湖。加上原始森林公园、响水河漂流等原生态的旅游项目,方正已形成了生态型旅游特色精品。

  当人们来到这里度过愉悦的周末或节假日,真的都留连忘返,这里的空气都是绿色的,真的无愧“哈尔滨东花园”的称号。

  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战略投资商,方正县招招制胜抢抓机遇打招商牌。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方正走出了招商的一盘活棋

  招商引资、借鸡生蛋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成功经验。但是如何用活国家政策,抢抓机遇,走活招商的这盘棋,各地都有自己的高招。

  方正经济开发区于2002年12月经过市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在国家大力整顿开发区的大背景下,又成为拟保留的省级经济开发区,3.3万平方米的方正开发区尽管不大,却成为这个县工业化发展的一座平台,为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土地资本。近年来,方正县委、县政府积极拓宽招商领域,完善引资机制,优化投资环境,并在公认的难度大的国企改制工作中别具匠心,缔造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在第十八届“哈洽会”黑龙江省项目签约仪式上,该县与汶莱凯笙有限公司签订的总投资8500万美元的方正高新纸业复产扩产项目,成为本届“哈洽会”哈尔滨市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攻克了国企改制的难题。前身为黑龙江省方正林业造纸厂的方正高新纸业有限公司是一个典型的“老大难”。该公司始建于1990年,总投资7.2亿元,2003年停产至今。截止2007年3月,该公司总负债达95493.72万元人民币,总资产为负8.8亿元人民币。鉴于该企业设备保存较好,部分设备在全国领先,环保设施比较完备,经过缜密的调查研究,该县决定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方正高新纸业复产。

  “变废为宝”的构想激励他们迎难而上。2004年以来,方正县先后与印尼金光集团、香港华丽包装制品、英国BRM、北京新时代、汶莱凯笙等20余家知名企业进行了艰苦的洽谈。今年2月,终于与汶莱凯笙签订了并购协议。同时,方正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项目推进组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掌握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有关法规,并奔赴省城协调解决疑难问题,最终通过理顺企业产权、回购企业不良债权、依法挂牌出让、有效化解债务等一系列措施,逐一破解了改制难题。

  9月底,经工商变更登记,该企业成为汶莱凯笙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黑龙江方正晟丰纸业有限公司,并创造了外商并购黑龙江省国有造纸企业的成功范例,实现了国有企业改制、县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外商利益共赢的局面。该项目2008年底一期工程复产后,产值将达到3亿元,税收达到2400万元;2013年完成三期投资后,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产值可达6亿元,税收达到4800万元。

  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战略投资商,方正县招招制胜。今年该县投入2000余万元基础建设资金,对省级经济开发区进行了系统规划和二期建设,并划分为食品工业园区、医药生物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木制品工业园区、机械加工工业园区五个发展园区。目前,开发区年创产值1.01亿元,正成为哈东地区发展潜值巨大的新兴经济开发区,项目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出台了《方正县招商引资启动内资暂行政策》,在土地、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扶持,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几年来,方正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通过定点招商、走出招商、以商招商、资源招商等形式,合力攻坚,引进大项目。今年1-10月,该县洽谈招商引资项目共33个,其中生产加工型项目28个,其他类项目5个。除引进了汶莱凯笙6.8亿元并购方正高新纸业项目、黑龙江仁和塑料编织制品、黑龙江方正天赢公司、哈尔滨东方调味品公司等大企业落户外,香港中电集团投资4000万美元的生物发电项目、哈尔滨中宇集团投资10亿元人民币的风力发电项目、香港龙钰集团投资12亿元人民币的硅材料工业园等项目的规划、论证和报批工作也已展开,即将落户。2007年,是方正县招商引资大发展、快发展的奋进之年。

  出于历史因缘和现实交往的定位,方正县政府引导建设日式风格建筑,正在推进二期工程的侨村,这一独有的侨务经济已成为方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方正与日本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由于历史的原因,方正留有大量的日本遗孤,于是也就与日本国产生了时代的交往。目前,方正县居住在日本的华人华侨有35000人,占全县人口的19.13%;归侨、侨眷48000余人,占全县人口的26.38%,是黑龙江省华人华侨和归侨侨眷人数最多的县份。

  进入方正,几条宽阔笔直的街路映入眼帘,街名带着异域风情:樱花大道、富士路等。出于历史因缘和现实交往的定位,方正县政府引导建设日式风格建筑,正在推进二期工程的侨村,就是体现这种侨乡外貌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群。侨村是一个时尚的社区。离侨村很远就能看到一排排颜色鲜艳的别墅和正在施工的楼房。这里已完工的28栋别墅已大部分入住,还有一条300米长的日式商业街正在建设中。为了满足归侨和侨眷的居住条件,方正县政府围绕山水园林城的总体设计,编制了侨乡发展规划。

  方正还聘请文学、史学专家学者到方正采风,著书立传,摄制影视作品,打造侨乡文化理念,增强侨乡的历史文化效应。方正制定了华人华侨投资的优惠政策,对侨资侨属企业实行“直通车”制度,为其代办一切手续,解决各种难题,形成了“办好一个,引来一批,影响一片”的聚集效应。1.18平方公里的华侨工业园区是方正在开发区为归国华侨建立的一个创业平台,并先后组织代表团17次赴日招商引资。方通兴隆木业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进入华侨工业园区的日资企业,几年间,从生产500万支铅笔板发展到年产3亿支铅笔的规模,去年出口创汇300万美金,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有350多名职工,今年他们又扩建了厂房。公司经理卢炳武是方正县人大代表和侨联副主席,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不住地赞叹方正县的投资环境。由他牵线搭桥,上市公司“中铅一”来到方正投资,在方正形成了一个年产近十亿只规模的铅笔城。

  目前,全县侨资侨属企业发展到38家,利用侨资总额达1.2亿元,投资超百万元的企业24家,超千万元的企业4家,年创产值1.08亿元,实现税收57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近十分之一来源于侨资侨属企业。同时,安排就业人员一千多人,生产加工的山野菜、大酱、白酒、干豆腐、粘玉米等地方产品已远销日本。而在日本的35000余人年均劳务创收达40亿元人民币,每年涉外短期劳务创收也达4000余万元,侨务经济已成为方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克服县级财力困难,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着力完善城乡社会保障救助体系的完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竭尽全力

  尽管方正的县级财政相对困难,但是努力发展社会事业,为老百姓解决民生问题却竭尽了全力。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争取国家资金2500万元,县财政配套375万元,新建校舍22所30971平方米,全部消灭了D级危房。全县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全面建成。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每年公开向社会招聘20名至50名大学本科具有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充实农村教学一线,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大贫困学生救助力度,共发放“两免一补”资金356.9万元,资助贫困生18371人次。开展“秋实助学行动”,筹集资金25万元,资助30名贫困大学生和40名贫困高中生入学,有效解决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

  从改善城乡群众就医条件入手,投入资金560万元,建成方正县疾病控制中心,改造乡镇卫生院4所。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出资120万元,县财政匹配76万元,为乡镇卫生院新上了呼吸机、B超、化验、X光、心电等医疗设施176台套。完成66个村级卫生所达标建设,极大改善了城乡群众就医条件。公开招录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24人充实到农村乡级卫生院,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缺乏技术人才的状况。为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争取上级资金6500万元,县财政配套1500万元,硬化通乡通村公路310公里,占全县通乡通村公路里程的85%。投资2720万元,县财政配套1200万元,建成1.5万吨供水厂;投入500万元铺设供水管线40公里,新上供水设备150台套,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今年县财政投入80万元,新建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106户,农村弱势群体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着力完善城乡社会保障救助体系。采取政策扶持、发展企业、劳务输出、提供公益岗位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三年来,共安置就业3000余人,占应就业人数的90%,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500人,占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95%。加强城镇保障体系建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5%、90%和80%,城镇低保对象2803户6438人,今年发放保障基金3150万元。县财政配套30万元,推进农村保障制度建设,纳入农村低保对象1819户3165人,年人均补差额361元;全县1130名五保户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供养。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81243人,参合率达到90.9%,为4576名住院治疗的参合农民人均报销医疗费370元。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使城乡困难群体生活得到有效改善。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