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宾县的农民工王庆国一家三口拿到准迁证。
东北网12月21日电 落户城市,是许多农民工的梦想。年终岁尾,哈尔滨13名农民工劳模率先圆梦。
20日下午,哈尔滨市总工会机关二楼会议室内,13名农民工劳模携家属收到落户哈尔滨市准迁证,这28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城里人”。在这些新市民中,有宾馆副经理、建筑公司技术人员,有企业车工、个体户等。这13名农民工劳模不仅是哈尔滨市首批农民工劳模的一部分,也是首批落户哈尔滨市区的农民工。为农民工劳模和家属办理城市户籍,是哈尔滨市对100万农民工的回报之一。
今年4月,哈尔滨市评出首届农民工劳动模范。一些农民工劳模还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候选人,在就业、培训、职级评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得到帮助,劳模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还有补贴,生活困难者能获得帮扶救助。
新市民尚国彬说:“我1991年从老家依安来到哈尔滨,在建筑公司从力工干到工程师。多年来,一直用外地身份证和户口,出门办事时总感觉不自在。”他娶了城里姑娘后,房屋产权证、手机卡及水、电、燃气登记都用女方名字,他成为“城里人”的愿望更迫切了。成了“城里人”后,公司将批准尚国彬为正式职工,“三险一金”也将落实。“现在我马上就能有哈尔滨市户口,我和妻子终于平等了。”尚国彬高兴之余,不忘幽默一把。
老家在巴彦县丰乐乡的姜海全很激动:“15年来,我一直在道里区安升街开烧饼店。这次我们夫妻都能落户,我将为哈尔滨多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
在这些新市民之后,还会有更多农民工成为“城里人”。而在哈尔滨和百万农民工之间,贡献与感恩的故事还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