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1日电 “我们住的大院里有两个装医疗垃圾的房子,住在这儿总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药味。医院这样做不违法吗?这些医疗垃圾会不会损害我们的健康?”连续几日,不断有市民向媒体反映,哈尔滨市第九医院在其后面的居民大院内存放医疗垃圾的事儿。对此,19日和20日两天,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居民投诉去年夏天开始闻药味
居住在南岗区人和街的居民宋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夏天,她每天总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药味儿。经过查找发现,附近的人和街134-2号的大院内竟然有两个存放医疗垃圾的垃圾房。今年夏天这股药味更刺鼻了。这个垃圾房是第九医院的,医院的后门就设在这个居民院内,每天医务人员不断地往这里运送医疗垃圾,然后再运走处理,居民们都很担心居住环境受到污染。“里面存放的都是医疗用的废弃物,长期存放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也肯定会对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宋女士这样对记者说。
19日,记者来到该大院,看到了这两处存放医疗垃圾的房子,一处1平米,一处5平米左右,都是大门紧锁,第九医院的后门就开在居民院里。在该大院附近做生意的一户商家表示,每天医务人员运进、运走医疗垃圾时,都有很大的气味。“冬天还好些,夏天气温高,那种气味特别难闻。而且将医疗垃圾存放在居民聚集区域,有些不妥当,一旦封闭不严,会出现危险。”居住在该大院内的一位居民也告诉记者,现在的医疗垃圾房原来是住人的,后来被第九医院买下来用于存放医疗垃圾。这两处房子都是私建的,根本没有房证。
有关部门垃圾房是私建的
随后,记者来到第九医院进行采访。据该医院总务科杨科长介绍,原来医院的医疗垃圾是放在医院院里的,后来医院改建阳光大厅,医疗垃圾没地方放。按规定医疗垃圾不能敞开存放,所以该医院花钱买下了后院的几处房子,专门存放医疗垃圾。该医院还对房子重新装修,安上了防盗门。杨科长表示,每天的医疗垃圾都是经过消毒后才进行存放的,密闭好不会对居民造成影响。而且,这里只是存放地点,会由专门机构运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他还表示,此处房子虽然没有房照,但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设的,属于历史遗留房,不是私建房。
对此,记者又联系到哈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秋林地区执法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该局调查,第九医院的医疗垃圾房是2004年前私建并投入使用的。他们曾对其下达过处理决定,但至今没有拆除,其主要原因是医院的医疗垃圾没有地方存放,考虑一旦强拆,医疗垃圾就会露天散放,给附近居民带来更大安全隐患。目前,他们准备与环境、卫生部门协商,为医疗垃圾找一个更安全的存放地,尽快妥善处理此事。
链接
医疗垃圾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里,医疗垃圾被列为头号危险垃圾,其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医疗垃圾同时也是各种疾病的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