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2日电 从夏季至今,哈尔滨市今年的降水量严重不足,创造了自1961年有记载以来的历史最低纪录,成为46年来降水量最少的一年。温度偏高、降水偏少,让习惯了冬天白雪皑皑的冰城市民不太适应。记者昨日从市气象部门了解到,哈尔滨市拟首次人工增雪,以缓解旱情。
降水量为何如此少
据市气象台统计,今年哈尔滨市的降水量创造历史最低纪录,入冬以来,哈尔滨市仅有一次明显降雪过程,同时,气温偏高。据统计,11月哈尔滨市平均气温比历史同期高0.9℃,12月中上旬的平均气温比历史同期高3℃。11月8日,气象部门对土壤墒情做的一次测试表明,哈尔滨市已出现了明显干旱苗头。
降水量为何如此少?据市气象局副局长郭家林介绍,这与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不无关系。降水普遍减少,蒸发量增大,今年还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造成不利影响。在哈尔滨市,今冬冷空气和暖湿气流交汇少,成为影响降雪的又一重要原因。
准备首次人工增雪
据了解,人工降雨在哈尔滨市已实施多年,人工增雪至今还未曾有过。目前全国仅有新疆、内蒙古等地实施过人工增雪。据介绍,鉴于哈尔滨市今年降水量偏少,目前市气象部门已拟定了人工增雪计划,只待降雪因素成熟,如下雪云增多,出现阴雪天征兆或已开始下雪,即可实施类似人工降雨的人工增雪,把小雪增至中雪、中雪增至大雪。
学会应对逆温天气
由于降雪少,大气中的污染物、颗粒物及各种病菌增多。在哈尔滨市,由于冬季天空中容易出现逆温天气(是指在几百米高空的气温比地面还高,而正常的应是越往上气温越低),易造成地面气流升不上去,只能在低空滞留、徘徊,只有等太阳出来,地面升温,才能打破逆温层。目前哈尔滨市早晨、晚间多雾霾天气,且为病菌多发期,市民外出锻炼需选好时段。
据气象专家介绍,应对特殊天气,现在很少有市民关注自家室内湿度。据郭家林介绍,冬天北方人容易感冒,除与外部环境的污染有关外,也与室内温度、湿度有关。一般家庭的室内温度20℃为宜,而空气湿度应在40%以上,但很多家庭的空气湿度却达不到这个标准。室内空气干燥刺激鼻黏膜,人对细菌的免疫力就会降低,易生病。室内温度过高,与外界温差太大,人体难以适应,也容易生病。
据了解,目前室外的空气湿度一般在20%左右,气象专家建议,市民在开窗通风时,要关注室内湿度,家里应设湿度计,空气加湿器也必不可少,必要时还可用喷雾器向室内喷雾、加湿,降低室内干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