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雾从哪里来?如何能散去?--专家详解哈埠近期雾霾天气成因
2007-12-24 05:58:11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图片说明】 张大巍摄
 

  东北网12月25日电 题:雾从哪里来?如何能散去?——专家详解哈埠近期雾霾天气成因及城市生产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3000个大烟囱及15万取暖炉子

  产生的煤烟污染

  市环保局专家认为哈尔滨市属于煤烟型污染。在西方一些冬季寒冷的国家,一般多使用如电、气、核能类的清洁能源取暖,但哈尔滨市基本都是烧煤取暖。市供热办统计数据显示,冬季哈尔滨市有近百万户家庭需要烧煤取暖,而烧煤必然产生煤烟。市环保局污控处相关人士介绍,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大多数烧煤的烟囱不再冒黑烟,而是冒白烟,95%以上的烟尘排放浓度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但即使达标,烧煤也会有煤烟,“白烟”也都是烟尘。哈尔滨市目前仍约有3000个大烟囱,点多面广,烟尘排放量很大。

  煤的质量更是决定了煤烟的多少。据哈尔滨市一位煤炭销售人士透露,煤的价格主要看发热值,煤的发热值越高燃烧越充分,也就是市民常说的“好烧”,产生的煤烟越少。但发热值越高的煤越贵。一般发热值在4500卡以上的算是好的,5000卡以上的更好。目前哈尔滨市发热值5000卡以上的煤是每吨400元左右,4200—4300卡的,每吨大约300元。哈尔滨市的供热企业,尤其是小区的锅炉房都不会买贵的煤。还有一些采买员也会私自买些价格低的煤冒充好煤。一般买得最多的是4200—4300卡的。一些小区如果包烧费收得不好,没钱买煤,还不得不买,就会买质量更差价格更低的。发热值低的煤燃烧不充分,产生的烟尘自然会多。

  此外,据透露,现在煤炭的卖家多,并且冬季是旺季,都想趁这个时期多卖点,便用低廉的价格吸引大客户。可如果不掺假就赚不到钱,因而现在卖煤的多数都掺假。一般都是用煤矸石(即煤里的石头)磨成粉,掺到好煤里,充煤卖。一吨煤矸石最便宜的才5元钱。这些都会造成煤质量下降,排出的烟雾增多。

  市供热办统计,除集中供热的居民,哈尔滨市还有15.9万户居民自家烧炉子取暖。哈尔滨市对家庭用煤的质量、排放的煤烟标准都没有要求,也加重了排入空气中的煤烟浓度。

  20日16时,记者看到马家街与果戈里大街交口处一七层居民楼、果戈里大街与河沟街交口处一商业用楼的烟囱里同时涌出黑色烟雾。据相关人士介绍,这种现象产生除用煤的质量不好外,还可能是锅炉老化、没有除尘器所致。

  一些企业环保不达标

  形成工商业污染源

  汇集于城市上空的煤烟,不仅是居民冬季供暖烧煤所产生的。通过市环保局的空气监测数据显示,除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外,二氧化硫也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哈尔滨市环保方面的专家介绍,包含电力行业在内的工业源是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以及部分有机物和元素碳,因此工业源也是造成哈尔滨市烟雾天的主要因素。

  此外,环保部门有关人士还介绍,哈尔滨市“居住区环保条例”明确规定,洗浴、餐饮等存在污染隐患的单位,须先通过环保审批,才能取得工商执照。但一些有营业执照的洗浴、餐馆等商业场所并未通过环保审批。他们私设锅炉房,烟尘排放不合格。

  环保部门执法难也使一些污染企业有机可乘。有限的环保执法权限及执法程序和周期限制是造成执法难的症结之一。依照有关法规,环保部门对烟尘违法单位,只能先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对逾期不改的,也只能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及处罚决定书。由于多数被罚单位都不会痛快地认罚,执法部门往往要走提请法院强制执行这道关。从提交到执行,需要3个月的漫长周期。一番程序下来,罚得重的,有的更名易主或关门闭业,处罚判决也成了一纸空文。另外,对污染情节严重的单位,环保部门只能通过与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或报请同级政府下达关停令,这同样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对于污染严重且拒不整改的单位,单凭环保部门一方的力量难以彻底治理,必须由政府牵头,联合公安、工商等多家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的形式,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予以彻底取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

  51万辆机动车和裸露地面

  产生的尾气和烟尘

  通过环保部门的统计数据可见,二氧化氮指数高低是空气质量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每一个烟雾天里二氧化氮的指数都不低。环保专家介绍,机动车是氮氧化物、元素碳和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造成哈尔滨市烟雾天的次要因素是机动车尾气,而地面扬尘和建筑灰尘也加重了城市中的烟尘。

  据交警部门统计,今年哈尔滨市8区10县机动车保有辆达到51万余辆,今年新增6万余辆,年增长率超过10%,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比去年增加了。有环保专家认为,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可以通过改进机动车排放性能,提高油料品质,执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以及控制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优先发展轨道交通,提倡使用零排放或排放少的交通工具等方法来实行。

  市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提到,由于暖冬等气候因素,哈尔滨市的降雪量非常少,地面没有被雪覆盖,裸露在外,尘土容易被车辆带起来。还有一些建筑灰尘、家庭装修倾倒的建筑垃圾都易飘散到空中,加剧了烟雾的浓度。

  逆温层憋住烟尘

  烟雾天只出现在冬季,在那些无风无雪的、气温不低的晴天里出现最频繁。气象专家说,正是这样的天气容易让城市里烟雾弥漫。

  市气象局副局长郭家林介绍,哈尔滨市处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冬季寒冷。冬季时,太阳高度角低,哈尔滨市受太阳日照时间少,地面吸收的热量本就不多,太阳西下后,地面散热速度很快。正常的时候,地面温度越接近地面就越高,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但在一些没有云层遮挡的晴天里,地面的热量被无遮无拦地散出去,在散到空中约三四百米的位置,散热速度变慢了,导致地面温度低、空中温度高,就形成了逆温层。这个逆温层像一个盖子一样盖在城市上空。它一般出现在每天16时以后至次日7时左右的时间里,这个时间内逆温层阻挡地面的灰尘和不良气体等污染物向上扩散,把它们全都憋在近地面处。上午,等阳光出来后,地面渐渐吸收了热量,随着地面温度的升高,会把这个“盖子”打开,让污染物飘散上去。

  同时,高气压的天气也促成了烟雾天的形成。冬季哈尔滨市常常处于冷高压的影响下,高气压天气即气流从高空往下压,容易形成晴朗的天气,而低气压易造成雨雪天气。在高气压控制的日子里,如果风大,城市里烟尘就容易随气流流出去,但如果风力相对较小,甚至是静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被输送走,就容易形成烟雾多的雾霾天气。

  建筑环绕围挡

  城市通风不畅

  城市规划建设中没有留出通风道,四围环绕的高楼把烟雾困于通风不好的城市中,不易散去

  打开窗户,让室内通风,尤其是对流的“穿堂风”可以加速室内带有病菌等污染物的空气流出,换入新鲜气体。这是居民们共知的常识。哈工大环境与科学系主任马放提出城市也需要通风,哈尔滨市的城市通风不好,也使得烟雾天频繁出现。

  城市在规划建设时应该注意常见的风向,用科学的方法模拟计算,以此规划建筑物的格局,给风的流动留出通风道,使不良气体可以方便流出城市,新鲜的空气流入进来。国外一些城市比较注重这点,空气流动四通八达。而目前哈尔滨市的高层建筑物都围绕环路建设,把城市围了起来,阻挡了风和空气的流动,风力相对小的时候,烟雾不易流出去。


  政府行动

  烟雾天主要来源于煤烟污染,因而今冬哈尔滨市加大力度治理煤烟污染。把小锅炉供暖并入集中供暖的工作仍在继续,今冬集中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的比率预计将由去年末的61%发展到63%。

  市环保局污控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使煤能够充分燃烧,烟囱不冒黑烟,哈尔滨市规定不得原煤散烧,而是大力推广在煤中加入助燃剂的洁净煤。规定新建、改建、扩建1吨以下锅炉一律使用清洁能源;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区域内不得新建和改扩建供暖燃煤锅炉,已建的限期入网或使用清洁能源;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区域以外,新建供暖锅炉应当使用清洁能源。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公交、货车等冒黑烟车辆,每天都派出路检巡查人员到街头检查。同时,还强化了旧车交易环保指标监督管理。落实在用车过户环保审核、检测制度,过户前必须先进行环保审核和检测,过户时出示尾气排放检测合格证明,不合格的机动车一律不予办理过户手续,有效地控制了旧车交易环保指标,避免了污染转移。

  为让市民们参与进来,有效解决冬季大气污染,上月,市环保局还发布了“大气污染有奖举报的通告”,于今年11月至明年4月15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治黑烟、促减排”专项整治行动,并实行大气污染有奖举报。市民看到身边的锅炉、机动车冒黑烟的,都可以向各区环保部门进行举报,对第一举报人将给予奖品奖励。


  专家“支招”

  处于烟雾天中的市民不能畅快地呼吸,空气中的有毒物质还会威胁人体健康,引起气管炎、喉炎、结膜炎和一些过敏性疾病,对于年老体衰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记者从哈尔滨市部分医院了解到,近期医院呼吸内科门诊人数增多。

  因此,医生提醒市民,当有烟雾天气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在早晨或傍晚烟雾茫茫的时段,要尽可能地避免外出活动,有晨练习惯的市民尽量选择在室内锻炼,如必须出门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回家后还应及时清洗手、脸。有条件的,还可以在室内打开空气净化器,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

  此外,频频出现的烟雾天气也给公路交通带来了影响,造成的堵车和交通事故随之增多。为此,交警部门提示,雾天行车要保持车距、多用喇叭少用远光灯。据交警介绍,遇到雾天,驾驶人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限速行驶,当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能见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能见度在30米以内时,时速应控制在20公里以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雾中行车时,一般不要猛踩或者快松油门,更不能紧急制动和急打方向盘。如果认为确需降低车速时,先缓缓放松油门,然后连续几次轻踩刹车,达到控制车速的目的,防止追尾事故的发生。

  烟雾天的频繁出现告诉我们,重视和加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徐盛荣和哈工大有关教授认为,城市环境保护涉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除政府要加大绿化力度、加强减排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外,爱护环境应该从每个人做起,比如说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每个人不随便制造垃圾,家庭垃圾和装修垃圾装袋系好再外运,避免灰尘的扬起等等。如果每个人都认识到环保的重要,并能从现在做起,我们就能够期待下一个冬天少见烟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