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4日电 “庄稼地,豆飘香,新优种植翻花样;养奶牛,猪鹅羊,增收致富门路广;穿名牌,住砖房,生活天天喜洋洋;娱乐场,可健身,现代生活喜在心;白色路,八方连,俺村旧貌换新颜……”
在北安市海星镇幸福村采访,村里的小青年儿给记者说了一段这样的顺口溜。村支部书记贺洪章笑着对记者说:“前几年他们还有一套嗑儿呢!泥水路面没鞋帮,吃饭穿衣靠卖粮;垃圾杂草无人清,猪栏屎坑养苍蝇;低矮房屋随风摇,破衣烂裤显萧条;姑娘怕穷如风走,有女不嫁幸福郎;村屯破烂思想旧,邻里纠纷让人愁……”
幸福村建于1957年,村民由南方移民而来。当时的大队书记王显廷带领几十户村民开荒种地。由于没有机械,耕地用牛马犁,开出的土地很少。历时50年的光景,现在全村土地面积13920亩,人口1718人,户数438户。近两年,全村农业收入超千万元,今年人均纯收入可达到8000元。
民主管理促和谐
在贺书记的陪同下,记者走进了64岁的老党员张宪臣的家。“这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啊!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见证了幸福村的发展变化,临老终于看到了幸福村的幸福生活了!”老张和两个儿子近几年在林场包地,还养了几头牛,家里的大型农机具还可以给别人家耕地赚钱,家里的生活过得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1998年,以贺洪章为带头人的村新班子组建,成立了村民代表组织和民主理财小组,制定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到2003年,全部还清外债。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挨户做村民思想工作,每人筹资12元钱,每个劳动力筹集4个标准工日,在包扶单位帮助下,维修了村里的4条巷道和3条出村路,修建了一条宽5米、长1012米的水泥路面。修通了幸福村至景合屯两公里的沙石路。2006年,在村中央街白色路面两侧栽种了花草和1000棵绿化树。对厕所、柴草垛、禽畜圈舍、杖子进行了统一布局。对道路、庭院和室内外的卫生实行标准化管理,屯内消灭了粪堆、垃圾堆,设立了固定垃圾场。村里成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站,设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图板,使百姓随时掌握村上日常财务收支情况。村里通过与邻近的65447部队协调,为村小学投入12万元捐助了128套师生桌椅,新换了塑钢门窗,还装备了4台液晶电脑,使村小学面貌焕然一新。
多业并举铺富路
几年来,幸福村村班子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生产。幸福村毗邻65447部队农场和幸福林场,土地资源丰富。可是以前村里与林场和农场“鸡犬之声相闻”,但多半老死不相往来。如今,村里出面和林场、农场联系,往回包地种。农民贺柏峰这几年都从部队农场往回包地,时间长了,与农场混熟了,他还帮本村农民往回包地,有十五六户农民种他帮着包回的土地逐步走上了致富路。以前贺柏峰家穷的出名,债务就好几十万。这些年包地中,债务逐渐还上了,今年他包回了部队农场的45垧地,光大豆就打了1400多袋,一下子纯收入三四十万,不但还清了债务,还一下子成了富裕户。这些年全村每年外包地都在1.6万亩左右,每年为农民增收近百万元。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幸福村还大力发展奶牛、大鹅、寒羊等养殖产业。
扬帆远航奔小康
2006年,幸福村被列为新农村试点村。2007年,在帮扶单位65447部队的支持下,幸福村修建了一条3.3公里的白色路面,从而使幸福村的出行四通八达。为了全面提高村民素质,村里今年投资14万元,新建一座160平方米活动室,村里设立了读书室,成立了农民素质学校,请市农业专家、司法部门讲解农业科技知识及法律法规等。为了活跃村里业余文化生活,村里在村办公室门前开辟了1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并安装了健身器材,组建了农民秧歌队。在经济发展思路上,贺书记介绍,借助完达山乳业落户北安的大好时机,鼓励村民发展奶牛养殖。明年,幸福村还想组建一个农机合作社,搞连片作业,统一经营,规范管理,让土地多出效益。2008年,幸福村还要修幸福村到治安村的白色路面,这条路修好了,围绕整个幸福村的路就都是白色路面了,那样幸福村的发展前景就更广阔了……
今年粮食丰收了,丰收的喜悦溢满幸福村农民的脸上。苗松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