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5日电 打破性别、学历、相貌、年龄等不合理“门槛”限制,通过多种形式考试录用人才,搭建公平、合理的用人新机制。记者从市人事局获悉,哈尔滨市事业单位实行“凡进必考”新用人机制3年来,全市共组织事业单位统一考试12次,在25000名参考人员中,共有390个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695名,平均招考比例约为15∶1,全部财政补助市直事业单位都加入到“凡进必考”的行列中,逐渐形成哈尔滨市特有的“按需设岗”、注重“专”才的事业单位招考特色。
打破七大“门槛”招录人才
据市人事局录用考试中心主任高兵介绍,在没实行“凡进必考”时,哈尔滨市很多事业单位在招聘中存在“走关系”、按“人”定岗、选择人才面过窄等弊端,同时招聘条件限制过多,有的甚至带有歧视性。比如性别限制,大多数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和借口只招男性、不招女性。在学历限制上,有的岗位明明大专学历就可胜任,非要求本科;本科可胜任的非要研究生。专科、成人高校等毕业生几乎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是不是哈市户口,什么学校毕业的,身高、长相等也渐渐成为限制条件,直接影响了招录的公平与质量。
全市各事业单位逐步实行“凡进必考”后,市人事局协调各招考单位不断降低报考门槛,报考年龄限制由原来的30周岁以下放宽到40周岁以下,打破了“统招”学历硬杠,给大专和“五大”毕业生更多的报考机会,打破了在年龄、性别、学历、毕业学校、地域、政治面貌、相貌身高7个方面不合理限制,实现了“合理限制、广泛报名”,报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操作模拟测试注重“专”才
据介绍,为更加适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和贴近专业技术岗位的需要,与公务员招考相比,事业单位在招考上更重视考生的“实干”能力。考试内容中加大了专业“份额”,笔试中增加了专业知识考试,面试中打破了结构化面谈的单一模式,从行业、专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各种方式的实际操作模拟测试,如教师试讲、医生试诊等,使专业考试占主导地位,招聘了众多上班即可“上岗”的人才。
特殊政策引进高层人才
据介绍,哈尔滨市在事业单位招考中,对硕士以上研究生、出国留学人员、有特殊贡献人员和短缺人才实行免笔试的优惠政策,调动了高技能人才到哈尔滨市创业的积极性,几年来共引进高层次人才293人。
同时,在事业单位招聘中不断规范招考制度,实行三级监考,建立了7所中学教师组成的监考队伍,定期培训。实行面试考官持证上岗制度,定期举办面试考官培训班,目前共培训考官309人次。对笔试、面试和检查身体等关键环节,全程聘请纪检监察部门的人员到现场进行面对面监督,维护了招考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