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5日电 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将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社区卫生机构收入上缴、支出由政府拨付,实行绩效管理。
据了解,到2010年,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全部覆盖城区,届时将建成2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保证居民15分钟内可实现就医。
目前,哈尔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靠药品和医疗收入养房养人,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上困难重重。城区现有的12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覆盖率75%,而且,医护人员有一半以上没有进行全科培训,业务用房一半是租赁的,一半机构设备不足,年就诊人数仅58万人次,占比例相当低。因此,从明年开始,哈尔滨市将在有条件的区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按项目实施成本核算,减少浪费,降低运营成本。与此相配套的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人实行竞争上岗、合同管理,在收入分配机制上,切断医务人员与收入和药品、检查收入的直接联系,建立与服务工作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挂钩。
据了解,在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投入上,全市如果要达到规划目标,每年投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需1亿元,而根据目前情况市政府仅能投入3000万元,即使加上各区配套投入3000万元,也有4000万元的缺口。因此,哈市政府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由政府投入建设,而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进行社会多元化投入,弥补政府投入不足。
据介绍,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哈尔滨市提出“完善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集“健康教育、预防、医疗、康复等功能于一体,并将进城务工农民及流动人口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畴”的工作目标,同时,将进城务工农民及流动人口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畴。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提出,公共卫生补助每人每年由现在的2元提高到5元,部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治疗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建立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机构的制度,实行属地为主、就近支援,二三级医院分别支援两个和3个社区医院,每年派向社区医院的副主任以上医师25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