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近日,记者走近这个作风硬朗的集体,记录下了他们工作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维达丽感谢的背后
“斯巴细巴”,“哈拉少”——来自俄罗斯海参崴的游客维达丽向工商执法人员连声致谢。
近日,维达丽在龙盛商场购买的貂皮绒制衣,竟是獭兔绒假冒的,情急之下,打通了12315。接到举报,工商所、执法办案室三级联动,半小时内使维达丽挽回经济损失2900美元。
绥芬河口岸平均每天入境购物的俄罗斯游客达3000人之多,绥芬河工商局适时推出俄文信誉卡制度,要求在绥对俄贸易经营者在出售商品后必须开具俄文信誉卡,并且标明出售商品的名称、数量等商品情况及商家所在位置及联系方式。同时,执法人员利用市场检查、法规宣传等机会印发俄文宣传单,向俄罗斯消费者推介俄文信誉卡。一张温馨的俄文信誉卡让他们在中国购物更放心。而这仅仅是绥芬河工商局改善口岸市场环境的一个缩影。
来自安徽的邓某多年非法制售假冒中成药,到绥芬河准备放手大干一场之时,就被工商农贸所巡查人员发现,执法人员一举端掉了隐蔽在小旅店里的制售窝点。
内蒙古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告审查机关审查批准,擅自在绥芬河电视台发布药品广告,工商部门在第一时间发现后,立即责令停止发布,并处没收广告费用5000元,罚款5000元。
前不久,绥芬河市工商局全面启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3630人次,检查9705户次,扣押黑加工点的生产工具金属磨盘9个,没收销毁不合格熟食原料及其制品价值近3万元、直接捣毁熟食黑加工点4处。查获过期、三无、不合格食品50余种。
不难看出,维达丽感谢的背后,是绥芬河市工商局维护口岸市场秩序不缺位,打击违法行为不手软的坚定信念。
管保顺的“豆腐坊”
打击非法,最终是为了保护守法。
绥芬河市工商局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对弱势群体却时时刻刻充满了关爱。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具体化。
管保顺,一位来绥芬河多年的农民工,夫妇身体不好,两个孩子正上学,一家生活很困难,辛辛苦苦支撑起个“豆腐坊”又实在简陋,每遇到“大盖帽”,总是哆哆嗦嗦。一天,他听说新上任的工商局长韩学英带队检查,便说“这下完了。”可他随后看到的是,韩局长带来了装修扣板、瓷砖、水泥……几天后,一个敞亮、洁净的“豆腐坊”已广纳四方来客了。管保顺握着韩局长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啊,以后我谁也不怕了。”
据了解,绥芬河工商局对全市小摊点、小食杂店、小饭店、小加工店百余家进行“反哺”帮扶,仅投入资金就达15万元,有效地减轻了弱势群体的生活压力。在个体监管方面,落实国家省市局优惠政策,为下岗再就业和贫困经营者开辟绿色通道,已有258户得到相应的照顾。在相关科室的指导下,各基层所制定了30分钟一站式服务、专人帮办、上门送照等服务措施,一个个富有人情味的举措出台,让人心里荡起了缕缕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