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亲情无价 弟给哥捐肾:哥,我不会放弃你!
2008-01-08 12:50:11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华虹 乔蕤琳 杜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8日电 题:亲情无价 弟给哥捐肾:哥,我不会放弃你!

  李华虹 乔蕤琳 东北网记者杜筱

深情似海的兄弟俩(左为弟弟)

  一对童年即失去父母、靠爷爷奶奶种地养活的贫困兄弟,为了能让患慢性肾衰竭的哥哥生命得以延续,在外打工的弟弟与哥哥定下生死之约,为哥哥捐献了一个肾。这例黑龙江省第一例兄弟换肾手术成功后,今天,躺在监护病房兄弟俩儿互相问候。短暂的相见,却能带给人们生死再聚首的强烈震撼。

  一对情深似海的兄弟,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今年才过33岁生日、患慢性肾衰竭的哥哥小孙(化名)和视亲情比天还高的弟弟小明(化名)。

    突患绝症 生死一线

  2007年12月30日,这是小孙在2007年第三次住院了,再过两天,他就要和弟弟做换肾手术了。从去年5月,在广告公司做业务员的小孙发现自己总是头晕,一测血压高压竟达220mmhg,低压达180mmhg,血肌酐达445mmol/l,经哈医大二院泌外科主任祝青国教授诊断为慢性肾衰竭。一个月过去了,小孙的病情发展很快,拎不动东西、贫血、脸色发黄、手是煞白的、没有力气走路,往常两三分钟上到7楼的家但现在得花上半个多小时。坚强的小孙一直就这么挺着,没告诉家里和单位,他觉得病得上了,告诉大伙也没什么用,只能给大家增添烦恼。进入7月,小孙的病情越发严重,混身痒、恶心,不能进食,喝点水不到一分钟就会吐出来,更甭提吃饭了,连续半个多月只能喝点牛奶,1.75米高、160斤的男子汉一下子消瘦到120斤。

  实在上不动班了,小孙向单位请了假,单位这才知道小孙的病情,单位同事悄悄地告诉了长年外出打工的弟弟小明(化名)。小孙的老家在哈市郊区,家里有一个弟弟和和一个妹妹,小孙排行老大,弟弟与他相差三岁。13岁那年,父母出车祸相继去逝。小孙哥仨就由爷爷奶奶靠种地养活大,虽然生活拮据点,但一日三餐也能温饱,加上姑姑、叔叔的帮衬,哥仨快乐地度过童年。但由于经济困难,妹妹早早就嫁了人,弟弟也在初中没毕业的时候外出打工了,只有小孙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考上了大学。学高分子学的小孙一边打工挣点儿钱,一边拿点助学金、奖学金维持了大学生活。毕业后,小孙被分配到一家工厂,加班加点拼命干活的小孙本想通过勤劳干活能多挣点钱,没想到,刚干两个多月,工资一分钱没多给,厂子反而黄了,技术员的工作也没了。于是,小孙开始四处找工作,最后在一家有名的广告公司做业务员,没想到,工作正干得起劲,业绩突出的他又突然遭遇绝症。

    弟弟捐肾 兄弟不弃

  听到哥哥患病的消息,小明一时不敢相信,哥哥怎么得这个病?而弟弟也以为哥哥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两个人就一直隐瞒着对方。做业务员的弟弟经常出差在外,但为了照顾哥哥,他经常偷偷从外地赶回照顾哥哥,而哥俩一直没说破此事。弟弟只希望能多为哥哥做些事,而哥哥想多陪陪弟弟,他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由于不懂病情,听说吃某种偏方药好使,求药的人很多,小明便排几个小时的队给哥哥买药,但由于药不对症,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反而加重了。

  2007年7月20日,血肌酐达1300mmol/l,进入了尿毒症期。直到8月中旬,小孙开始不排尿,浮肿,大腿一摁就是一个坑,小孙便开始在哈医大二院做一周三次的透析。对哥哥的病情知识稍有了解的小明便决定要为哥哥捐肾,身体一直不太好的妹妹也责无旁贷地加入了配型,最终两人的配型完全成功,但考虑到妹妹身体不好,小明劝退了妹妹,决定自己为哥哥捐肾。

  得知配型结果时已到9月了。一天晚上,弟弟决定和哥哥正式定下这个生死之约,小明低着头说:“哥,我就你这一个哥,咱俩好歹兄弟一场,我不能放弃你,捐给一个肾吧,就算是弟弟对你的贡献!”小孙的心揪着,他怎么忍心呢,弟弟还没成家,连对象都没找到呢,这以后的日子怎么办?弟弟含着泪说:“这不用你管,我们是兄弟,这就够了,缘分天注定,我不能这样看着你没了,我希望看到二三十年后,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时有你和你的孩子、嫂子!咱俩还能对桌坐着喝喝酒……今天不捐,我会一辈子后悔!”说完,哥俩儿紧紧抱在一起……。

    移植成功 情义无价

  12月27日,经过移植前严格的审核程序后,小孙再次住进哈医大二院泌外科,看到泌尿外科主任祝青国教授,小孙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夫,我弟弟的命一定要保住啊。”有着多年肾移植经验的祝教授笑了笑说,“不只是你弟弟的命,你的命我也可以给你留住。”

  一切准备就绪,2008年1月2日,新年的第二天,兄弟俩的肾移植手术开始了。己具备纯熟经验的祝教授带领助手们先将弟弟的肾取出,小心地移植入哥哥体内后经复杂操作后供体肾正常工作了。哥哥从手术室出来时,迷顿中还在问:我弟弟呢?在场的人都不禁潸然泪下。兄弟俩分别被送入两间特殊的监控病房里。祝主任告诉记者,手术正常,一切顺利。

  哥俩恢复很快,术后第四天,弟弟小明便可下地自由行走,他带着记者来到哥哥所在的监护病房,两人互相问候。短暂的相见,却能带给人们生死再聚首的强烈震撼。弟弟小明是个热心肠的人,看到同屋一个十几岁的病友因打针疼哭得不行,刚手术完的他还着急的安慰小兄弟,问寒问暖,令人感动。

  祝教授高兴地告诉记者,目前,哥俩己平稳度过急性排斥期,再观察几日,刀口恢复,二人便可出院了,生活质量和寿命会大大提高。

  这是所有关注他们的人希望看到的!对于这对饱受艰难生活困扰和磨难的兄弟,我们真心地希望,这一次是他们最后一次住院,也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次磨难。

  记者手记:一对情深似海的兄弟,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它让我们在感受人间真情、替他们兄弟俩感到由衷地高兴的同时,也为那些需要换肾而还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病患难过。据了解,在我国,尿毒症患者正在逐年增加,每百万人口中便有300人至400人需要换肾。而尸体肾源供体逐渐减少,肾源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黑龙江省还有千余人需要做肾移植手术,但由于没有肾源,很多人都在等待中死去。2006年7月1日,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实施,规定了直系亲属之间、夫妻之间、三代内血亲之间可进行活体器官捐献。人体器官移植的规范给了像小孙兄弟俩这样的不幸者获得更多生还的希望。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