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切实把握好五个问题
2008-01-26 13:01:27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6日电 在日前召开的省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黑龙江省委副书记、黑龙江省代省长栗战书表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切实把握好五个重大问题。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好”字优先,确保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这是非常必要的。栗战书表示,一定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同时,要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今年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等指导原则。正确处理好“好”与“快”的关系,对我省经济的发展确实非常重要,必须形成共识。中央强调稳中求进、好字优先,不是不要快,而是“好中快”。我们在理解上不能把“好”和“快”对立起来。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好”和“快”的要求,都是建立在发展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好和快,科学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所以,稳中求进、好字优先,是要求我们在“好”的前提下求“快”,把发展的速度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健康的水平。我省经济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但总量和人均仍然偏低。我们要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加快发展,这一点决不能含糊和动摇。

  二是增加合理投资,调整出口结构,扩大消费比重,不断增强发展的牵动力。栗战书说,投资、出口、消费是促动经济发展的三支力量。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三者的作用有所不同,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非常正确的。从我省的实际看,实现三者的协调拉动尤为重要。增加合理投资,就是要求我们注意投资结构的优化,在国家鼓励、支持的投资领域和投资产业上加大投资力度,如基础设施、改善民生、农业、高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都是国家政策支持和我省需要强化的,要千方百计增加投入,促进发展壮大。这几年我省外贸进出口增长很快,既有一个继续扩大规模的问题,也有一个结构调整的问题。在出口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俄出口,同时必须加大欧美、日本以及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增强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尤其要在增加地产品出口上下功夫,不断扩大地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在进口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俄能源、原材料的进口与合作,还要注重从俄罗斯及其它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装备等。在继续推动对俄、对韩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进与美、日、欧盟、南美、澳新、东南亚地区、港澳台地区的合作,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我省消费市场并不十分活跃,一定要重视消费市场的培育,促进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要加大政府对公共领域的投入,将财政性资金重点投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三农”等公共领域,以公共消费引导和拉动社会消费。要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完善城乡消费市场体系,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居民扩大即期消费,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强化一产优势,提升二产竞争力,做大三产规模,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升级。栗战书强调,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为我省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在一、二、三产业的调整中,强化某一产业并不是要弱化其他产业。从我省的实际看,作为农业大省、商品粮大省和生态大省,第一产业的发展有基础、有规模、有空间、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以提高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推进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步伐,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争取率先建成全国现代农业基地,真正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转变。但要实现富省、强省,还必须有强大的二、三产业。我省二产基础雄厚、潜力巨大,但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第二产业要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在继续做大做强能源、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支柱的行业的同时,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国有企业创新和重组。三产规模偏小,相对薄弱,必须作为发展重点,大力培育,壮大规模,提高比重。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四是突出科技创新,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栗战书说,我省是资源大省,生态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三高、一低”现象比较普遍,影响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素质,必须在科技创新和建设生态文明上做文章。要依靠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依托科技引领未来。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我省科技人员数量多和市场规模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家以及世界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储备,加快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社会氛围,加快培育创新型人才,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创新之路。要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要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要把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利用,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五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关注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栗战书表示,党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要求,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力度。对各类民生问题,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扎实解决。要加快推进涉及民生问题的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今年要抓好民生工程十件实事,这就是:就业再就业工程,解决10万困难人员就业;扶贫工程,解决20万贫困人口脱贫;住房解困工程,解决7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造9.8万户农村土坯茅草房;棚户区改造工程,解决8万户住房条件改善问题;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工程,新增27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解决冬季取暖问题;城乡居民基本收入保障工程,实现低保全覆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工程,解决看病难问题;公平化教育工程,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文体繁荣工程,解决人民群众娱乐需求和提高文化素质问题;“平安龙江”创建工程,解决安全和谐问题。对这“十大惠民工程”,我们要全力以赴,扎实推进。

责任编辑: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