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0日电 告别低矮棚厦,告别没有煤气、没有厕所、没有集中供暖的陋室——又一批棚户区的居民将要走进新生活。
据了解,哈尔滨市今年将推进新一轮的棚户区改造,力争三年基本完成主城区内的棚户区改造任务。至2010年,集中改造85片棚户区,8万余户居民将从中受益。今年的棚户区改造,是哈尔滨市历年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涉及动迁人口最多的一次。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这一千古名句,很快将变成现实。
四世同堂住睡觉肩挨肩
“屋里小半间,头顶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觉肩挨肩。”这是一些棚户区居民为自己的生活创作的打油诗。
在哈尔滨市目前遗留的最大棚户区——道里区清河湾棚户区,居民何大妈向记者介绍,她在这里已经住了20多年了,屋里没有下水、没有暖气、没有室内厕所,屋顶还常漏雨,夏天不敢开窗,因为何家沟难闻的气味实在让人受不了。如果下场暴雨就更麻烦了,因为这里地势低洼,经常内涝。到了冬天,污水冻成了“冰道”,走路稍不留神就会滑倒。棚户区内道路狭窄,车辆根本无法通行,谁家要娶媳妇、嫁姑娘,只能把车停在很远处的大道上。新娘子拖着漂亮的婚纱,走在埋埋汰汰的土路上,真是没面子。
在道外滨江棚户区,12岁从河北来哈、今年已经80岁的邹大爷介绍,他刚住到这里时,住户还不是很多,家家都有大院,可如今,棚厦越盖越多,别说是院,连过道都占上了。
居民热盼早日搬进新居
南岗区龙橡小区居民杨大爷告诉记者,他在这里住了快50年了,眼瞅着孩子们一天天地长大,男孩娶了媳妇,女孩们出嫁,可自己的居住条件一直没有根本的改善。现在好了,就要拆迁了,最近一段时间,孩子张罗着找房子,准备搬家。
“想不到我这么大年纪还有机会住上新房子!”在道外滨江棚户区,70多岁的孙大爷在听说他所住的这片棚户区将要进行改造后,激动得声音发颤:“总算盼到这一天了。”孙大爷说,他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来到哈尔滨后就住在这里,一转眼快60年了,眼看着孙子都长大成人了,可一家人住的还是这种低矮的棚厦,全家人都盼着能早日住上新房子。
47岁的张阿姨告诉记者,这几年看着棚户区周围相继盖起了一幢幢高楼,小区里的人都热切盼望着他们所住的棚户区也能改造,如今,这个愿望就要实现了。张阿姨说,一想到即将告别棚户区,住进新高楼,她在睡梦中也会笑醒。
棚户区阻碍城市化进程
据市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哈尔滨市目前仍存在的棚户区,主要分布在三环以内的主城区,这些房子绝大部分是解放初期盖的,还有相当多一部分是居民自己搭建的简易房。这样的棚户区与整洁美观的市容市貌极不相称,棚户区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
据介绍,经多年努力,哈尔滨市的危房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随着哈尔滨市城区规模不断向周边扩展,目前哈尔滨市的危房棚户区呈现出了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危房的比例变小,基本都是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差的棚户区;
二是靠近城市中心区的棚户区基本都是零散的,绝大多数都是多年改造中遗留下来的“硬骨头”地段;
三是距离城市中心区较远的棚户区基本都是成片的,市政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居民生活不便。
已改造700万平方米棚户房
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哈尔滨市危棚房改造,2000年到2006年实现大步跨越,全市共完成危房棚户区改造700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完成约100万平方米。
从2000年到2006年,哈尔滨市对原动力区的远大都市绿洲,道里区的新亭小区、安阳小区,道外区的太古小区、江畔小区、二十道街小区和香坊区的果园小区等一大批多年来遗存的,没有供排水、煤气、集中供热、房屋低矮随时有倒塌危险的城市中心区成片危房棚户区地段,实现了彻底改造。一片片低矮简陋的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和整洁有序的小区。拆除棚户区后新建的637万平方米住宅,使几十年来盼望能住上“暖气房”的百姓圆了住房梦。
新建的道外区太古新天地、道里区新亭小区等10万平方米以上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大型住宅小区有13个,回迁居民的生活状况从生存型向舒适型发生了根本改变,居民们再也不用守着臭水沟做饭、伴着垃圾堆入睡了。
两场战役
一项计划
据市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为扎实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着力改善民生、实现住有所居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精神,市政府确定了新一轮棚户区改造的总体思路——即“打两场战役,实施一项计划”。
“打两场战役”
一是要打一场攻坚战。从哈尔滨市目前看,棚户区改造过程面临着各种困难:遗留的“硬骨头”地段多,只拆不建、多拆少建、资金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集体土地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成本高、时间长等。要推进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必须首先千方百计克服这些困难,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聚各方之力、行非常之举,打一场攻坚战;二是要打一场歼灭战。新一轮棚户区改造,要由过去避难就易,有选择地改造,向难易捆绑,全面清扫遗留、疑难地段转变,力争三年基本完成主城区内的棚户区改造任务,打一场歼灭战。
“实施一项计划”
就是要全面实施“好民居计划”。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哈尔滨市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将紧紧围绕棚户区居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比例较高的实际特点,以棚户区改造为核心载体,把大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作为改造的一个主攻方向,通过棚户区改造,集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对棚户区内符合政策条件的被拆迁居民就地落实政策,一次性解决住房困难。同时,实行全市统筹规划设计、综合配套建设,把棚户区改造与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城中村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单位自有生活区改造、国企改制土地变现、举办大冬会和申办冬奥会等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保证棚户区改造工程对提升城市承载力、环境效益和住房居住功能发挥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