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4日讯 3日,沉寂了一个多月的校园重又沸腾起来,哈尔滨市百万中小学生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对开学首日做了全景记录———天没亮就出门的村娃步行在通往中心校的村级公路上;喧闹的市区里,众多私家车堵塞了校门前的马路;流动商贩在学校周边贩卖各种劣质商品……
开学第一天,我们把所见所闻呈现给大家,呼吁家长、学校及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学生专车期待规范
昨天是全市中小学校开学首日,新学期学生专车和村娃班车全部恢复通车。
昨天5时,记者在平房区361路村娃班车首发站陈家屯村看到,361路村娃班车已早早等在站点,但却没有乘客。记者一打听才知道,自从有了村娃班车,村里的孩子享福多了,每天可以多睡半个多小时,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起大早赶车了。
6时20分,记者在香坊区安埠街看到,2路学生专车拉着20余名背着大书包的孩子准时从站台发车,直奔风华校和三中。该车队长冯志伟介绍,新学期学生专车恢复通车后,部分学生还没有坐专车,主要是一些学生还不清楚学生专车已调整线路;另外,在开学首日,许多家长特地送孩子乘坐出租车上学。
一些学生家长和学生专车司机向记者反映,目前部分学生专车没有“学生专车”字样的标志牌,许多乘客也纷纷挤上学生专车,给乘车的学生的安全带来了隐患;还有一部分学生专车没有配备安全员接送学生,学生在站台上乘车时,没有人来引导和维持上下车秩序。本报记者邢光华
少量送子车没守规矩
昨天是哈尔滨市中小学新学期正式开学的第一天,市交警支队在市区各小学校周边设置警力疏导交通,确保学生上学交通安全,同时联合市交通部门对接送学生的车辆进行核查。
昨天7时47分,在继红小学校门前,联合检查人员在检查一台黑AJ4936号接送学生的面包车时,该车驾驶人只能出示车辆行驶证和驾驶证,却不能出示营运证和接送学生车辆的专用标志。驾驶人王和平说:“我什么都有,都在(送子)公司呢,我没带。”该车被交通部门扣留并做进一步核查处理。
据联合检查人员介绍,在昨天的检查中,在市区内几乎没有发现送子车违法营运的情况,但小部分送子车存在违规安装车窗帘、棚灯安装不规范、不按规定放置专用标志等情况,均被检查人员当场责令整改。
交警部门表示,开学伊始,还将联合交通部门通过路检路查和巡逻检查等多种形式,加大打击非法营运送子黑车的力度,确保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李进胜
流动商贩包围校园
学校开学,校园周边车辆违章停放、无证商贩兜售三无食品等各类违章行为频繁发生。香坊区执法局昨天起开展了为期百日的“整治城市违章,共建靓丽校园”的专项行动,仅一天,即处罚占压人行步道板车辆47台,取缔校园周边贩卖文具、不洁食物的无证商贩130余人次。
昨天8时20分,记者随同执法人员巡视到香坊区中山路风华中学门前,发现三台面包车悬挂着醒目的送子公司的宣传条幅停在校门前,送学生到校的家长只好在车行道行走。执法人员对占道停车的司机分别处以200元的罚款,并责令其立即撤消非法悬挂的条幅。
在第6中学门前,执法人员对兜售三无产品的7名商贩进行了取缔,占道经营的工具予以了依法扣押。吕雷吴怡本报记者魏莹
寒风中步行40分钟上学
昨天5时许,记者赶往位于宾县的宾西镇中心小学采访。路上不时能见到背着书包的学生正赶往学校。寒风中,孩子们把头缩进衣领里,双手插在兜里,嘴边的哈气化成了一团白雾。
5时50分,记者来到宾西镇中心小学校,此时学校大门还没有打开,两名提前来到学校的男孩脸蛋冻得通红,正跺着脚驱赶寒意。两个孩子告诉记者,他们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家里没有人,他们是步行了将近40分钟才来到学校的。过了一会儿,越来越多的学生赶到了学校,有的步行,有的骑自行车,还有些是乘坐机动三轮车(当地人称为“港轿子”)来的。记者看到,其中一辆机动三轮车停下后,从里面跳出了四五名小学生。
据宾西镇中心小学校刘校长介绍,目前,该校共有900多名学生。其中很多学生住在镇子周边的屯子里,距离学校比较远。学生家长基本都是打工族,每天起得很早。父母上班后,家中没人,孩子在家不放心,就让孩子早早来学校了。学校本来规定到校的最早时间不能超过7点钟,但很多孩子在此之前就来到了学校,怕孩子们在外面冻着,学校只好早早开门。由于学校周围没有公交线路,家中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孩子一般都乘坐机动三轮车上学,通常都是几个学生合乘一辆车。这种机动三轮车大多是无正规手续的“黑车”,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据宾县有关部门介绍,去年一年全县共发生港田车交通事故20多起,伤亡数十人。
刘校长说,为了孩子的安全,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在学生上学比较集中的路段开设公交车线路,或者开设有正规营运手续的送子车,有条件的话,设立寄宿制学校,进一步缓解农村地区学生上学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