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8日讯 17日,哈尔滨文庙大成殿维修方案正式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4月起,文庙将对主体建筑大成殿进行全面修缮,预计4个月后修缮完毕的大成殿将正式与市民见面。
10时许,记者在文庙院内看到,金碧辉煌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如今已黯然失色,有的地方因漏雨已被苫布盖上;步入展厅,陈腐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殿内彩绘已受潮脱落,外侧彩绘也因风吹日晒失去了昔日的风韵。
负责修缮工作的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陈学富向记者介绍,大成殿是哈尔滨文庙的标志性建筑,面阔11开间,进深6间。重檐庑殿顶,大式黄色琉璃瓦,飞檐斗拱和“金龙玺彩画”,是古建筑中的最高建筑形式和等级,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历史价值。建成80年来,其屋顶与外檐斗拱的“金龙玺彩画”都没有进行过维修,近年来,屋顶瓦件破碎,瓦垅断裂,漏雨导致室内的彩画大面积脱落,露台下沉等问题严重。
目前,哈尔滨文庙主建筑大成殿修缮小组已成立,成员包括文保专家和监察人员等,将按照修旧如旧、原貌恢复的原则,于4月开工修缮。手绘于1926年以前的26张哈尔滨文庙规划施工图也已经找到,这为文庙主建筑大成殿的原貌恢复提供了依据。至于如何修旧如旧,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庞学臣馆长向记者透露,他们将采用传统工艺,将修缮分为:台基地面维修、木构件维修、墙体墙面维修、屋顶瓦面维修、油饰彩画、彩画清洁6个部分。重点对地面下沉、局部方砖碎裂的水泥方砖地面、劈裂的梁枋、糟朽严重的连檐、瓦口、闸、挡扳等进行修缮;另外,文庙彩绘在修复时将采用北京故宫修复时使用的金箔,而不会采用现代的金粉。
另据庞学臣馆长介绍,此次维修将由专业进行修护国家保护建筑的机构承担维修工程。到2009年,文庙将以全面维修后的新姿,迎接文庙建成80周年和孔子诞辰2560年的庆典。届时,哈尔滨文庙将重现塞外的奇葩、北国的瑰宝。
背景链接
哈尔滨文庙建成于1929年,是仿明清古典建筑最高形式而建的祭祀孔子的庙宇,是我国东北地区现存建筑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建筑规制最全、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仿明清古典建筑群。三进式院落,采用“庑殿式单檐和重檐庑殿顶”结构,金碧辉煌,雄伟壮观。1996年,文庙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又和731遗址等5处单位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20年来,累计共接待国内外观众和游客300余万人次。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是1985年以“哈尔滨文庙”为馆舍成立的我国第一家省级民族类专业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