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东北网4月9日讯 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而一条路的形成,必定要经过无数的坎坷。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从30年前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到今天形成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我们跨过了各式各样的沟坎,冲破了许许多多的藩篱。
发生在20年前的“兽医博士摆烟摊”事件,也许是一个偶然,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却因冲击了旧体制的惯性而成为人们一个经典的记忆。因为,它是发生在那个年代里的“脑体倒挂”、“读书无用”、“全民经商”和人才流动难的一次不经意的聚焦,是久被压抑后的一次爆响。如今,我们再次追忆那次事件,在沉思中倾听它的历史的回声,我们突然发现,那次爆响竟也是春天的一枚引信。
在东北农业大学宣传统战部办公室,记者找到装订成册的1988年校史大事记。1988年9月12日下面有这样的记载:“院举行科教横向洽谈会、振兴东农科技兴省研讨会和学术交流会、隆重庆祝建校40周年开幕式……4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参加了庆祝活动。”
时隔近20年,那次隆重的校庆活动的细节,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早已淡忘,但发生在这次校庆当中的一个“意外”,由于媒体的介入,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并最终成为一段历史的缩影。
事件还原
师生共忆“博士烟摊”
秦小梅至今还记得20年前那个上午发生的事情。那天是东农40年校庆的日子,通往主楼的大道上人来人往,教职工忙着接待各方来宾和校友。在营养楼门前的空地上,一个写着“博士烟摊”的课桌旁围了很多人,上前一看,摆烟摊的是王宗明。那时,秦小梅是兽医外科的实验员,王宗明是兽医外科博士,同在一个实验室里工作,彼此都非常熟悉。但王宗明的这一举动着实让秦小梅吃了一惊。“当时我有点发懵,没弄明白怎么回事。过后想来,王宗明是以自己的方式引起大家的关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炒作’吧。”
东北农大兽医外科博士生导师王洪斌教授对当时的情况还记忆犹新。他介绍,王宗明摆烟摊不是为了生计,当时博士包括硕士,在社会上还是凤毛麟角,找工作不成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在王宗明毕业之前,东农已陆续留校一批硕士研究生,编制非常紧张。留校虽然无望,但省内像八一农大等高校或研究机构还是需要兽医博士的。王宗明自己联系了西南民族学院,一心想回老家四川,由于无力解决出省费,已在学校滞留了一个暑假。而新学期新生入学后,马上面临住宿的难题,无法回家的王宗明心急如焚。当时,遇到与王宗明同样难题的还有几个想出省的硕士研究生,摆烟摊就是他们支的招。王洪斌记得,王宗明的烟摊只摆了一上午,烟也是同学从校内小卖店借来的。
东北农大档案馆资料显示,1988年10月12日在东北农学院向省委组织部《关于毕业博士生王宗明同志毕业分配情况的报告》中表明,烟摊从9月11日开始至14日结束。当年经历过这件事情的老师同学,多数人的印象是王宗明想借校庆期间领导多、记者多造造舆论,博士摆烟摊反映出的问题不是就业难,而是出省难。
旧日新闻
兽医博士无奈摆烟摊
1988年9月15日,《新晚报》在头版头题的位置刊发了该报资深记者王志信采写的报道《本省难分配出省要交费 兽医博士无奈摆烟摊》。
报道说,9月12日,当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校友荟集东北农学院,欢庆40周年校庆的时候,全国第一位兽医外科博士、该校毕业生王宗明却游离于喜庆之外,沮丧着脸,在校内通街大道旁支起了烟摊。
报道说,正当年轻的博士踌躇满志,意欲踏上教学科研的新征途时,分配的难题使他一筹莫展。我省最大的兽医科研单位——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因无此专业不能收留他。作为母校的东北农学院,对自己培养起来的弟子,也因编制已满而爱莫能助。王宗明利用暑假回乡省亲之机,联系妥了能接收他的西南民族学院。然而,我省有关方面规定,博士生外流必须交纳培训费。王宗明陷入了极度困苦之中。
报道最后说,目前,王宗明探亲回哈带来的100元钱,已所剩无几。为维持生活,筹措回家的盘缠,他只好在同学的资助下,买了些香烟,做起个体买卖。王宗明的处境在东农校园内引起很大反响。人们呼吁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条件。当时王宗明含着眼泪对记者说:“实在分配不了,我只好改行或回老家干点别的活了。”
现已退休的《新晚报》资深记者王志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那天是东北农学院40周年校庆,上午采访结束后,学校安排记者们在小招待所吃饭。就在大家三三两两向餐厅走的路上,王宗明摆的“博士烟摊”引起了王志信的注意,他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新闻线索。于是,他默不作声吃了几口饭就匆匆返回烟摊,开始对王宗明的采访。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职业敏感,让王志信意识到抓到了一条非常有价值的新闻。
这篇新闻见报后,《中国教育报》、《中国地震报》、《文摘报》、《工人日报》、《羊城晚报》等国内10多家报刊转载,一时间,博士摆烟摊成了不折不扣的社会热点。
同学回忆
中国最年轻兽医博士
王洪斌、魏萍与王宗明是同一年考入东北农学院动物医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那是1983年,动医系从全国各地招收9名研究生。“王宗明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与王宗明同是兽医外科专业的同学王洪斌回忆,王宗明老实巴交、性格内向,个头不高,但头脑特别聪明。他是四川荥经县人,在家乡四川5岁上小学,15岁上大学,1983年7月从四川农学院兽医专业毕业,8月考入东北农学院读研究生,1985年9月提前一年攻读兽医外科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那年只有24岁。那时东北农学院在全国第一个拿到兽医外科博士授予点,博士生导师是我国兽医外科的奠基人——汪世昌教授。
在魏萍的记忆中,王宗明很有个性,有时也跟同学们在一起打打排球。当年的校报编辑部主任李维政还记得,王宗明曾给校报投过稿,字写得漂亮,而且科研能力特别强。就在王宗明毕业之前,李维政采写了一篇消息刊登在1988年7月15日的《新晚报》上,标题是:《我国最年轻的兽医博士王宗明首创马颅新技术》,报道中称:“东北农学院24岁的博士生王宗明,最近在汪世昌、王云鹤教授指导下,首次在国内外成功地实施了马的尾核埋管术,为马属动物的神经生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7月初,王宗明以《氦氖激光镇痛机理的研究》优秀博士毕业论文,获得专家们的好评,成为国内兽医界首次运用荧光方法测试马组织内Ach(乙酰胆碱)的研究人员之一。”
王洪斌说,王宗明1990年出国,现定居加拿大,跟同学失去了联系。
多方关注
博士如愿出省
《兽医博士无奈摆烟摊》的报道不仅在社会上引起广泛震动,也受到了国家教委、省委省政府高层领导的关注。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孙维本在新华社第2734期国内动态清样上批示,副省长黄枫专门召集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开会研究王宗明的毕业分配问题。10月13日,东北农学院领导向省委、省教委、省人事局、省计经委等部门的领导做了专题汇报。之后,东北农学院领导及省有关职能部门还多次找王宗明谈话,鼓励他留在省内工作,但王宗明回四川的要求始终没有改变。
在这期间,四川成都酶学工程研究所来函,表示同意接收王宗明并交付培养费。该所所长还亲自来东农与王宗明面谈。通过接触,王宗明和导师都认为,根据王宗明的专业和特长,还是到西南民族学院更能发挥所长。在这之前,导师汪世昌教授一直没有放弃与西南民族学院的联系,在去北京开会期间,仍与该院领导就培养费问题进行磋商。在汪教授的积极努力下,培养费有了着落,西南民族学院把3000元钱终于汇到汪教授名下。经省人事局专业技术干部处同意,东北农学院10月26日为王宗明办理了派往西南民族学院的手续。至此,博士出省的风波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