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6日讯 15日清晨,63岁的遇民道老人又来到松花江边,做13年来每天早晨都做的事——先游泳后捡垃圾。
遇民道是一位游泳爱好者,几乎每天清晨都会来到体育码头游泳,即使冬天也不例外。7时,遇民道从体育码头的江水中出来,擦洗完,运动一会后穿好衣服,然后掏出一个塑料袋,把沙滩和台阶上的鲜奶袋、泡沫、果核等垃圾捡起,10多分钟的工夫,就捡满了一塑料袋。接着,他又找出一个未破的塑料袋,继续捡了起来。
老遇捡垃圾可不是为了在垃圾中找出什么宝贝,而是看不惯满地的垃圾弄脏了美丽的松花江。
老遇住在道里区通达街附近的清明小区,离江边不是很近。他在1995年开始喜欢上了游泳,每天早上骑摩托车来到江边。游泳的时候,他经常看到水中有游人扔的塑料袋、冰棍包装皮等垃圾。由于影响游泳,他就随手把这些垃圾捡起来。“捡完水中的,就捡沙滩和台阶上的,慢慢地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老遇每天要捡20多分钟垃圾,然后才回家。
老遇瞅瞅表,已经是7时25分了。他拎着两个垃圾袋走到九站公园,扔到了垃圾桶中。
经常来体育码头的市民几乎都知道义务捡垃圾的老遇。市民来允凭告诉记者,老遇捡垃圾已经10多年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全名,但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遇,也有人知道他是搞电子研究的,所以叫他遇师傅。
老遇刚开始捡垃圾的时候,遭到了不少白眼和议论,甚至有人说他患有精神病。遇到这种事,老遇也不争辩,“我捡垃圾不为别的,就是想让松花江减少点污染。反正每天都到江边,捡捡垃圾就是顺手的事,大家都能做到。如果大家都养成随手捡垃圾的习惯,松花江就干净了。”
老遇也有苦衷。他告诉记者,当他把捡到的垃圾扔到公园的垃圾桶时,经常遭到公园的环卫工人阻挡,没办法,他只能把垃圾带走,扔到其他街路上的垃圾桶里。原来,沙滩和公园的卫生分别由两个部门负责。沙滩上的垃圾由哈市水务局滩涂管理办公室清理,而公园内的卫生则由公园管理部门清理。
受老遇的感染,现在很多市民也加入了义务捡垃圾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