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公共场所禁烟,离我们还有多远?
2008-04-20 06:35:29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孙理 赵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0日讯 在禁止吸烟的标志下,一些吸烟者却视而不见,陷不吸烟者于烟雾缭绕中--公共场所禁烟,离我们还有多远?

  4月15日-4月21日是第十四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专家提出“提倡全民戒烟,让儿童远离癌症”主题。然而近日,记者到哈市一些商场、公共汽车、电影院、学校等公共场所采访时发现,虽然大多数人在公共场所都能遵守不吸烟的规定,但仍有不少人我行我素公然吸烟。

  调查:

  公交车上、电影院里我行我素

  记者乘1路、2路和201路公交车时发现,在空调大巴上基本上见不到公然抽烟现象,但在没空调的公交车上仍偶尔可见。

  随后,记者来到万达、亚细亚电影院采访时,工作人员均表示,电影院内严禁吸烟,一般观者也十分自觉,进电影院前会先把烟吸完熄灭后再进去,但有时候观众少的时候还是会发现偶尔有人在电影放到中场时吸烟,这时候工作人员发现都会出面制止。

  饭店、会议室等禁烟场所烟雾缭绕

  通过记者的调查发现,哈尔滨市部分“禁烟场所”仍然在散发烟味,尤其是卡拉OK厅、中餐馆、咖啡馆违法吸烟严重。

  记者在哈尔滨市某中学旁的一家小型超市看到,一名13岁的小孩在不穿校服的情况下,去该超市买烟。付钱、拿烟,整个过程没有任何障碍。在某大型企业工作的赵刚对记者说,他们单位会议室里的椭圆形会议桌上的3个烟灰缸一到开完会,里面都“残存”有上次会议留下来的十几个烟头,屋内由于关了窗不通风,充斥着一股烟味。在整个会议时间内,屋内的“烟枪”几乎没有断过。某医院候诊大厅,一名候诊男子开始抽烟,并没有医院工作人员和候诊的人上前制止,其中包括和抽烟男子相隔只有两个座位的一名孕妇。

  此外,卡拉OK厅、游戏机室、中餐厅、咖啡馆等场所的吸烟情况比较严重,许多地方均看不到明显的“禁止吸烟”或“允许吸烟”标志。


  医生:

  吸烟妇女所产婴儿死亡率高三成

  据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内科一病房主任陈公琰介绍,每天吸烟15到20支的怀孕妇女,其流产机率比不吸烟妇女大两倍,而且更容易产下早产儿或体质衰弱的婴儿,吸烟妇女所生的婴儿在产后的死亡率,比不吸烟妇女所生的婴儿大约高30%。

  专家指出,“二手烟”含数百种致癌物,而一般的空气净化设备或通风都无法完全消除“二手烟”的危害。即使在餐馆、咖啡厅等公共场所划分无烟区和吸烟区,并分开使用通风设备,也不能够消除二手烟雾对非吸烟者的危害。只要吸烟区设立在同一建筑物内,暖气、通风、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会把二手烟雾传送到整个建筑物中的每个角落。专家强调,只有在公共场所实现全面禁烟,才能真正达到让健康群体免受“二手烟”危害的目的。


  社会学者:

  无烟离我们还很遥远,期待公众自觉性提高

  黑龙江大学哲学系社会学主任曲文勇说,经过多年宣传教育,公共场所不能吸烟,这一点已经被大多公众所认识,公众的自觉性也有所提高。但仍偶尔可见有人在没空调的公交车以及电梯、电影院里抽烟。有的人觉得在没人的电梯里抽烟没关系,但因为电梯空间狭窄,空气流通不畅,往往抽烟的人出去后仍留下一电梯的烟味,后进的人还是会闻得到,这都是因为自觉性不够。

  曲文勇指出,吸烟者应该认识到,吸烟不但害己还害人,在公共场所抽烟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自觉地不吸烟不但是自我修养的表现还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在西方国家里,一句“我可以吸烟吗?”有礼貌的问话都可以被当成无理的表现。在我们身边随意吸烟的人还很多,真正做到公共场所的“无烟”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除了需要公众自觉性的提高,社会公益性广告的大量出现也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