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市治理“白色垃圾”闪电战还是持久战?
2008-04-22 15:57:0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闫雪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2日讯 在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出城口、内河沿岸及城区内的背街背巷,一场“白色垃圾”围剿战在哈尔滨全城打响

  哈尔滨新一轮“白色垃圾”整治战役再次打响。

  驻哈部队也加入到“白色垃圾”治理工作中来。记者 闫雪峰 摄

  今年的春季市容整治行动中,“白色污染”成了整个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轰轰烈烈大搞整治战役之时,面对背街背巷、铁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白花花的塑料袋和多年没人清理的生活垃圾,市民们真希望清除白色垃圾,要找一个好的方法,打一场“持久战”。

  治理白色垃圾冰城吹响“集结号”

  近日,“白色垃圾”成了哈尔滨市关注焦点。随着出城口、城乡结合部、内河沿岸、铁路沿线等卫生死角“白色垃圾”集中地的披露,白色污染触目惊心的局面再次让人们关注。

  据了解,春季以来,哈市多次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号召全市人民从我做起,向白色污染宣战。特别是4月1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同志带领四大班子的领导,带头参加捡拾白色垃圾活动。当日,1.3万余人对出城口、城乡结合部等主要的市区出入口捡拾公路两侧边沟、绿地白色垃圾。而刚刚出台的《哈尔滨市迎接大冬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再次将哈市整治白色垃圾推向了一个高潮。

  “白色垃圾”暴露管理“缺位”

  “白色垃圾”不仅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而且,由于难降解,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对人体健康、家畜、野生动物的生存造成一定的隐患。

  据了解,目前哈市白色垃圾主要存在于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出城口、内河沿岸以及城区内的背街背巷。

  哈市一名环卫工作者表示,按照规定,哈尔滨市环卫部门负责城区内的垃圾管理,铁路两侧30米范围内的卫生保洁应该由铁路部门来完成,公路两侧边沟以外至少一米范围内属于公路部门的管理范畴,内河堤坝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卫生应该由水务部门负责管理。而城乡结合部处,建成区以内归环卫部门负责,以外由乡镇的管理部门负责。然而,近几年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大,城乡结合部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责任主体不清已经成为城乡结合部垃圾无人清理的主要原因。

  一位环保专家坦言,城市的出城口、铁路沿线、内河两侧居住着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那里也有很多的黑加工点,以及大量靠拣拾垃圾为生的人。他们随意丢弃垃圾,而且,市区的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图省事,也将垃圾扔到这些管理盲区,造成了这些地方成了卫生死角。“归根结底,就是因为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甚至管理缺失,造成这些地方成了白色垃圾的聚集地。”

  哈市城管部门负责人表示,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充,哈尔滨城市管理设施条件已经明显滞后。目前,根据国家规定,哈市背街背巷垃圾箱还缺1.5万个,还有200条街路没有排水设施,20%的环卫车辆属于超期服役,环卫工人不足,清理力度不够,管理不到位。

  以上这些原因,造成哈市“白色垃圾”肆意蔓延。

  治理“白色垃圾”还应从根抓起

  根治“白色垃圾”迫在眉睫。如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将白色垃圾根除?哈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治理白色污染要形成一套专群结合的管护系统和长效机制,而建立长效机制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划分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细化到每一条街道小巷,到每一个公厕和垃圾站。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社会监督,依法管理”的卫生管理新格局。

  哈市社科院的一位专家表示,6月1日,“限塑令”将是对市民原有生活方式的一种挑战,从免费到收费,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它势必会使白色垃圾得到有效控制。前提条件是责任部门要加强集贸市场、早夜市的管理,让“限塑令”得到真正落实,提升市民使用环保购物袋的意识。而要想在源头上彻底控制白色污染,管理部门应该将重点落在生产塑料制品的企业上,严厉打击违规生产塑料袋的黑加工点,加强正规企业的管理,杜绝劣质塑料袋流入市场。

  哈尔滨市一位政府官员表示,清洁美观的城市环境既是城市形象,也和市民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面貌直接相连。希望哈尔滨人对待门前垃圾,也一样能够像扫雪那样积极主动。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国地球日宣传主题与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口号一致,为“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哈尔滨市确定的主题是:节能减排、全民参与。希望冰城的全体市民都能够行动起来,各负其责,共同把我们的城市美化好、建设好。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