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孙连海(左)在给青年工人传授技术要点。 姚建平摄 |
他只有初中文化,却硬是啃下了《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等大量技术书籍,经过苦读,2007年成为湖南铁道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函授毕业生;他主持的《4000吨水压机操作随动系统失控攻关》科研成果在公司获奖,先后独立完成30余项技术革新,大大提高了国外先进设备国产化程度;他是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标兵。他就是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冲压车间维修工段机电三班班长孙连海。
4月25日上午,正在车间对德国大型折压机的电机进行“手术”的孙连海,擦去脸上的汗水,对记者说:“发现问题要马上处理,机器一刻也不能耽误生产,工人都为今年生产铁路货车1万辆拼足了劲!”
今年45岁的孙连海,1981年进厂当上一名电工。刚开始学徒时,每当看到师傅准确快捷地处理设备故障时,他打心眼儿里羡慕和佩服。从那时起,倔强的孙连海给自己定下目标,尽快成为掌握过硬本领的技术行家。在车间里,他细心观察师傅们分析处理故障的全过程,重点难点记下来,一有空就翻出来看看。功夫不负有心人,孙连海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很快就能独立处理常规设备的电气故障。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末,企业设备进行更新,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数控设备,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这就要求维护人员必须具备机械电气一体化复合型知识。尽管生活并不宽裕,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让孙连海拿出省吃俭用的钱买来技术书籍,利用休息时间钻研起数控设备知识。凭着这种不服输的韧劲,孙连海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得到很大提高。
为加快发展,企业从瑞典、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家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这给设备维修增加了难度。白天外方人员安装调试过程中,孙连海在现场偷偷地学,晚上把重点整理成笔记。经过努力,孙连海成为同行业维修重大机电设备的“行家里手”。
孙连海所在的车间各类设备达300多台(套),许多设备都是“独生子”,一旦停机将直接威胁生产。从德国引进的800吨冲床电气系统需要技改,外委承担需要8万元费用,近一个月工期。听到这一消息,孙连海找到领导立下“军令状”。他带领班组成员制定施工方案,昼夜加班奋战,仅用一周时间圆就满地完成了任务,仅此一项节约人工费、材料费7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