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4日讯 省委书记吉炳轩近日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考察调研时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放开发促发展。要加快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加快沿边沿江口岸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田水利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发扬拼搏开拓的创业精神,开创黑龙江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省委书记吉炳轩在七星农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考察。
四月的龙江大地,绿绽枝头,春意盎然,到处展现出勃勃生机。4月24日至29日,省委书记吉炳轩在省直有关部门和当地主要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先后来到牡丹江、鸡西、七台河、佳木斯、双鸭山市和垦区部分农场考察调研。他深入城市乡村,走企业,进田间,看口岸,下矿区,详细了解企业经营、农业生产、项目建设、对外贸易和群众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交流,共商黑龙江改革发展大计。调研期间,吉炳轩分别听取了牡丹江、鸡西、七台河、佳木斯、双鸭山市和农垦总局的工作汇报。
吉炳轩同志在调研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把其作为必须坚持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务必要从本省的实际出发,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发展得更好,发展得更快。他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认真领会和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坚持做到第一要务是发展,抓住了发展,就抓住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我们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共同推进的发展,是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发展。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发展是第一位的。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道路,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吉炳轩指出,黑龙江要更好更快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他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需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黑龙江的发展更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就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观念,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抓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牢固树立改革开放的观念,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全面提高开放的水平,加快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更好发展、更快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开拓创新的观念,冲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甩掉不必要的思想包袱,克服各种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体制障碍、制度障碍,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视野再开阔些,眼光再远大些,奋力去开拓,大胆去实践,真正做到不畏困难,敢想敢干,努力走出一条新路、一条好路,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吉炳轩强调,发展靠什么,动力活力哪里来,就是靠改革,靠开放,从改革开放中来。他说,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更好发展,就必须要坚持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速度,要效益。就是要围绕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目标深化改革,在加快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一、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向依靠资源开发、资源加工转变,特别要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努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油、煤、气深度加工业,大力发展生物、信息等新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改革,按照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场联村、以企联户的新机制,努力形成城乡企场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要充分发挥黑龙江省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围绕大力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深化改革,通过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围绕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尽快形成各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特别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要通过深化改革努力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开通多种融资渠道,形成多元投资体系。要大力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多种产业、多种所有制形式竞相发展的新局面。要通过改革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吉炳轩指出,对认准了的事情、已经定下来的事情要紧紧扭住不放抓紧抓好,切实抓出成效。
要加快推进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煤电化基地建设涉及到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六个市。这一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城市相对密集,煤电化产业有一定基础,而且规划都已经有了,也已经干了起来,关键是要加快步伐,早见成效。要抓好已定项目建设,特别是能带动经济发展的大项目的建设,要抓紧组织实施,要有点紧迫感,慢慢腾腾、按部就班不行,要一天也不能耽误地抓。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要努力开辟新的门路,大力培育发展新的产业。要围绕资源勘察、煤炭加工、煤层气开发和综合利用、煤炭气化和焦化深加工、煤炭液化、电力开发、电网建设等,把煤炭这篇文章做足、做够、做活,在煤化工的多样开发、深度加工上想办法。要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绿色食品、北药加工、生态旅游等多种产业竞相发展的经济格局。
要加强边境口岸建设。边境口岸是开展对外贸易和边境旅游的最佳场所,充分发挥好、利用好边境口岸的优势,是加快沿边沿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加快黑龙江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沿边重要口岸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全省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要努力成为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中转站,连通欧亚,走向世界各地;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努力成为旅游胜地,开展北国风光游、边境游、冰雪游、森林游,等等。一个物流,一个人流,搞好了,将带来信息流、资金流,就会繁荣发达起来。
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黑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在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中,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要切实抓好龙头企业,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壮大龙头企业。要大力引导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组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户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更多地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要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效应,形成竞争能力,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要充分发挥农垦的辐射带动示范作用。黑龙江省农垦实力雄厚,发挥好农垦、国有农场在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垦要发挥作用,关键是要把自己搞大搞强,既要把农字这篇文章做活、做足,还要利用组织、科技、人才、资本等优势,开辟新的门路,发展新的产业,创出自己的品牌,建出自己的风格,干出自己的模式,走出自己的路子。要把粮食种出高质量、高水平,在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上起示范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科技实力强、机械化程度高、大型现代化农机具多的优势,运用经济手段,把区域内的农户联结起来,提高农户的土地规模经营能力、科技种田能力、机械化生产能力。要充分发挥农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户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规模种植和养殖,成为企业的原料基地,并帮助农户提高科学种植和养殖的水平。要把中心农场建设成生产、生活、环境相互协调、融为一体的小城镇,完善各类公共设施,做到与当地农民共享共用,并带动新农村建设。
吉炳轩在调研中反复强调,产生于黑龙江的“闯关东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集中反映了艰苦奋斗、奋力拼搏、勇于创造、敢于开拓的创业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历史证明,要创业就必须去拼、去搏;就必须去创造、去创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敢于开创前人没有开创的业绩。一定要把人们振奋起来、凝聚起来,大力发扬“闯关东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齐心协力,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