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4日讯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哈尔滨市派出了很多救助人员到灾区,这其中,有不少即将退休和已经退休的老年救援队员,他们和年轻人一起,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年龄最大的救援队员
在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59名地震专家组成的队伍中,有3位已退休的老专家,他们主动请缨参加救援队,评估灾害,抢救生还者。
66岁的副研究员丁世文是救援队中年龄最大的。他于15日零时10分到达成都双流机场。按照统一安排,队员们分批编组后赴各地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丁世文随即在都江堰对生命线开展调查,16日晚上到达绵阳,17日开始在北川、江油等地开展震害评估。18日,一行人又风尘仆仆赶往汶川,之后又返回都江堰、绵阳。连续多日马不停蹄的路途劳顿,使丁世文感到十分疲劳,但老人从未叫苦喊累。
背几十斤器材跋山涉水
地震传感器、观测仪等设备,轻则几公斤,重则二三十公斤。65岁的袁一凡教授身背这些仪器设备,跋山涉水,进行地震观测、做灾害评估,遇到遇险灾民,还要援手施救。
62岁的张敏正教授参加的救援队,主要观测地震,收集数据,用于领导科学决策,每天至少工作十七八个小时。
救援队还要协助当地群众搭建临时帐篷、搬运和发放救灾物资、修建厕所、开展卫生防疫毒等。不管分内分外,只要和抗灾有关,这些老专家都身先士卒,和年轻人一样手提肩扛,干一些重体力活儿。
隐瞒年龄入川参战
昨天,哈尔滨市赴成都灾区医疗队已在灾区工作8天了,这8天,医疗队副队长、57岁的市第四医院医生迟长平,总共只睡了不到36个小时,平均每天不到5个小时。
迟长平是哈市赴成都医疗队员中年龄最大的医生。灾情发生后,他主动报名要求去灾区救援。因担心自己年龄大不让去,在填写年龄时,迟长平特意隐瞒了两岁。他还找到主任,不让将自己真实年龄说出去。在医院评选项中,迟长平终于凭着资历最深的优势加上瞒报年龄后符合条件,争取到该院唯一的名额。
昨天上午,记者拨通了迟长平的手机,在电话中迟介绍,至昨天他们在五冶医院已救治140多名患者、做大型手术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