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记者亲历最大余震:处处是危险 家家有帐篷
2008-05-27 09:00:53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张旭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7日讯 25日16时21分,广元市青川县发生6.4级余震。当时,记者和哈尔滨人和集团救灾物资车队正在距离震中青川仅30余公里的广元市区内,亲身感受到强烈震感。在与一些普通市民的接触中,记者亲身体验到地震给广元人生活带来的影响,感受到震区群众面对灾情的从容心态。

  余震发生后 第一念头是互报平安

  余震发生时,广元市元京兆路附近的人都跑到街面上:母亲抱着孩子,丈夫拽着妻子,儿子搀着父母,有手机的都在不停拨打。那一刻,他们的第一个念头是亲人是否安全。记者身前有个中年妇女,定下神来忙问同伴看没看到邻居的老大妈,见摇头,连忙返回去找,把腿发软的老人搀了下来。

  几分钟后,紧张的情绪稍稍平复,大家开始互相询问感到了什么,跟上一次地震有什么不同。有人指着楼上说,有个水泥块好像要掉了,得找人赶快查查,免得砸到人。很快,刚刚无法拨通的手机又有了信号,许多人开始和亲戚朋友通话,从抚摸心口说受惊,到得知平安露出笑容。

  谢侯是当地计生委的工作人员,余震时正在家休息。他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牵着妻子跑出来。震动过去后,他和邻居搭起话,夸自己的儿子在这几次地震中表现得特别乖,一声也没哭,还让记者给他们拍张全家照,说是给孩子留个纪念。他告诉记者,已经给双方父母打过电话,都平安。

  人和集团员工孙维权正在仓买店购买食品,突然感到脚下晃动。他的第一反应是拉起正在结账的店主就往外跑。“刚一到四川就赶上余震,灾区人民真危险。”随后,他开始寻找同事,看到大家都安全才松了口气。

  发了会儿呆 孩子们很快又玩上了

  自从“5·12”地震后,元坝中学的教学楼就成了学生们的临时住所。前天的余震发生后,老师迅速组织学生们跑下楼。由于已经历过强震,学生们已经不那么慌乱,有序地撤到操场上。在这里,他们很快恢复了好玩的天性,开始做集体游戏,有男生还赛起篮球。大孩子们的轻松也让那些在操场上住帐篷的小朋友大起胆子,围着帐篷玩起捉迷藏。

  这群孩子中,有个叫阳光赵的11岁男孩,他是幸运地从青川县乔庄镇跑出来的,脖子上至今挂着乔庄小学的饭卡,上面有他的编号,一直不肯让别人看,虽然在玩耍,但眉宇间总透出些抑郁。在伙伴的催促下,他告诉记者,汶川地震发生时,整个世界都在摇晃,他从3楼冲下来,回头再看,房子就塌了,地面裂出了大缝子。父母带着他来到这里,周围的伙伴带给他的快乐正慢慢冲淡对地震的恐怖记忆,可是刚刚发生的余震又让他想起了一些痛苦的东西。

  水泥块石头电线杆 震区处处是危险

  当脚下发出沉闷、有力震动时,记者正站在广元市京兆路85号楼的楼角下,感觉楼顶有一块巨大的水泥块掉了下来,马上下意识用手护住头。再抬头看时,觉得一阵眩晕,眼前的大楼正在摇晃。想到这是遇到余震了,赶紧远离楼体。

  “那边楼角掉了。”记者听到居民在议论。再去察看,只见掉下的是块半米见方的水泥砣,幸好落在草地里。

  “身边的高楼就是危险,尽量离建筑物远远的。”余震后,元坝中学的老师把学生们叫到一起,又进行了一次避震教育。

  在广旺机制社区卸纯净水的人和集团司机杜立新等3人告诉记者,很突然,山坡上的一座单砖砌的老房子“轰”一声塌了,同时,山上滚下块大石头,好在有水渠挡着,落在离货车不到30米的地方。杜立新说,因为正忙着,地震还没觉得怎样,可大石头太吓人了。

  记者随后得知,这次余震造成市区内一人死亡。当时,他从家里跑出来,正赶上一根电线杆被震倒,他没注意到,不幸被砸中。这件事被许多社区居民提起,大家互相提醒,遇到地震一定不能慌,要记住避震常识。

  震动中的冰城医生 手术刀都没晃

  25日中午,驻广元市的黑龙江医疗队队长、哈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李晓阳接到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电话:一个来自灾区的16个月男孩情况危急。李晓阳、吴非、郭振海几位医生来不及吃饭就赶向医院。

  广元四院的外科楼在汶川强震中已有损坏,但目前还没有帐篷手术室,而患儿若不立即手术将有生命危险。医疗队决定,手术在楼内进行。16时21分,青川余震,手术室所在的外科楼开始摇晃,此时手术正在关键时刻。一面是亟待救治的患儿,一面是余震带来的危险,冰城医生似乎只想到前者。主刀的李晓阳和吴非手都没有晃一下。所有医护人员都坚守在患儿身边,直到他情况平稳才一起转移出楼。

  楼体摇晃时,龙江医疗队的姚萌医师正在3楼。她意识到又来余震了,却没有往楼下跑,反而向8楼冲上去,因为她知道有位来自青川的68岁患者正在透析。直到她看见患者安全了,才发现自己的脚跑崴了。

  几乎家家都有个 晚上过夜的帐篷

  目前,广元市可以被称作“帐篷市”了,空地里几乎都搭起作为栖身之所的帐篷。

  余震后3小时,天开始下雨,到22时越下越大。记者冒雨来到广元市最大的广场———利州广场,看到这里已经被各色帐篷覆盖。很多是一个彩条布外帐,里面再架一个旅游帐篷,有的帐篷则用木方搭建,高大宽敞。广场边上是成群的私家车。帐篷里都比较黑,主要靠广场上的灯照明。广场附近的一些新楼里,还有近四分之一的房间透出灯光。

  市民张建勋在一个外帐下搭了两个内帐。地震后,他们一家5口每天在这里过夜。儿子儿媳的单位都在附近,早上到单位再洗漱。

  26日一早,在广元市南河边的沿河公园,记者也见到了满眼的帐篷。公共卫生间的指示牌非常醒目。一些大家庭还没有起床,男女老少一个挨着一个躺在大通铺上,睡得很香。清洁工人这时已开始清扫街道,拿走帐篷前的垃圾袋,随后就有穿着白制服的人过来挨个帐篷喷药,进行卫生防疫。

  一些年轻人穿着利索地从帐篷里出来,在旁边的市政水龙头前刷牙洗脸后,夹着包开车上班走了。一对小夫妇说,每天下班后先回家吃饭,然后过来这里睡。白天帐篷没有人看,也不会有人来破坏,现在几乎每家都有一个这样的帐篷。

  78岁的曹甲众在广元生活了71年。他说,经历过三次地震,这次最厉害。现在在南河边上搭帐篷,就当看风景了。

  守着老屋不离开 扛过余震就是平安

  广元北高速公路出口旁,嘉陵江边,有一所老房子。25日下午,54岁的李淑芬坐在房前,一边用笸箩筛选麦子,一边哄着孙女张美丽,还不时跟几个女邻居聊着天。

  正起身要把筛好的小麦倒进桶里时,地面忽悠了一下,李淑芬一趔趄坐在地上。她马上明白发生了什么,一把抱起小孙女跑到路中间,回头再看,老房子只掉下一些灰尘,没倒。她连叫庆幸,这次余震比5月12日的地震要轻一些。

  李淑芬家原本有两座老房子,分别在路的两侧,路对面的房子12日塌了。那天,她也是坐在前天坐的地方,就觉得地面下像有个很大的东西拱了过去,天也在晃,地也在摇,她们几个邻居都被晃倒了。等过了好长时间,她回过神来,才看到路对面自家房子的房顶塌了,只剩下墙壁,好在屋里没人。这些日子,他们就是睡觉也会“睁着一只眼”。

  在外地的大儿子要接她走,可是她舍不得。“这次余震虽然也挺吓人,但跟12日比轻多了。扛过余震,家不就平安了?!”李淑芬说。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