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3日讯 针对目前低温寡照多雨的天气对大豆、玉米、棚室蔬菜和水稻生长的影响,省农业专家给农民开出了“及时查田补栽补种”、“早铲早趟,灭草增温”、“适期实施追肥”等补救措施。
据了解, 5月以来,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低温多雨天气,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不良影响。部分地块的玉米、大豆出苗较常年晚3~7天,且呈现出苗小、苗弱的状态,即使好的玉米苗也才长到3叶左右,比正常年份苗少1叶。
针对当前的生产形势,专家提醒农民,要及时调查田间种子发芽和出苗情况。缺苗轻的地块,可以将苗厚区域内出的苗,带土坐水移栽到缺苗之处,并且要保证移栽成活率。缺苗现象严重的地块,要选用早熟或极早熟品种及时进行补种或毁种;在玉米、大豆苗出齐后,应抓紧时间铲趟,间隔10天左右,再进行第二遍铲趟,全生育期要求三铲三趟;针对个别地块底肥不足、苗势较弱的情况,可在玉米6~7叶期,每亩追施尿素20公斤左右。
此外,由于降雨量偏多,还应及时采取疏通排水渠道等措施,加强排水防涝工作,提高防涝能力。与此同时,全省各地棚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率与同期持平,气候条件对水稻秧苗生长带来一定影响。
据了解,近期棚室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为:番茄病害以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溃疡病为主;黄瓜病害以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叶枯病、灰霉病为主。虫害以潜叶蝇为主。病虫害发病棚室率30%~40%,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少部分棚室由于通风不畅、栽植过密和管理不善等原因叶霉、灰霉和潜叶蝇发生较重,个别温室黄瓜灰霉病发病株率高达80%以上,潜叶蝇叶片危害率高达50%以上。而受近日持续降雨低温寡照的影响,棚室发生生理病害和传染病的危险更加严重。阴雨天气期间,棚内空气湿度加大,容易发生病害,各地菜农应当减少灌水量,同时还要针对出现的病害合理选择杀菌剂进行预防。
另外,由于黑龙江省进入4月份气温变化剧烈,温度大幅变化导致部分水稻秧苗出现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有的苗床播种过密,出现苗欺苗现象,秧苗长势弱,造成青、立枯病的发生;一些苗床还出现了高温浇苗、低温冷害和药害肥药等现象,可能会对后期产量造成影响。对此,农技专家表示,如果今后一段时期天气晴好,种植在大田里的水稻便能够进行自我调节,所以暂时还不需要采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