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9日讯 他只是个初中毕业生,却保障着100多台运用机车的安全,被誉为“机车神医”。
他只是个车间主任,却主持编写了哈尔滨铁路局第一本《内燃机车知识日常学习手册》。
2007年8月28日,担当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继乘任务的司机从途中打来求援电话:“烟囱喷火,冒白烟,请帮助解决。”
机务段召开“诸葛会”,商讨对策。有人说:“会不会是漏水了?”“漏水不会引起燃烧。”王伟东有条不紊地分析说,“燃油燃烧也不是这个现象,只能是机油渗漏引起燃烧。估计是司机报告有误,把冒‘蓝白烟’说成了冒‘白烟’。”
几分钟后,司机反馈,一切正如王伟东所料。
“神了,简直神了!”,在场的人无不感叹。
为了能迅速排除机车故障,王伟东发明了机车“急救箱”。他把机车上的各种管、垫、阀等全都归类到机车“急救箱”里,橡胶管、短接铜线等一些不起眼的应用配件发挥着“药”到“病”除的作用。三分节出现故障,用小铜板一垫,机车就能正常运行;辅助触头虚接,短接铜线从中牵手,机车就能自如地运行。
在机车检查过程中,王伟东确立了“走小线不丢件,先下后上再里外”的看车原则。他把总结出的机车后端部检查经验编成了顺口溜。这一顺口溜在机车乘务员中广为流传:“轴箱拉杆定位销,长轴短轴安装好。卡环挡圈橡胶垫,锤检拉杆与端盖。各部裂纹仔细找,防缓铁丝不能少。芯轴端面要平齐,最大不超5毫米……”这条用来全面检查东风4型内燃机车的“顺序小线”,被正式命名为“伟东线”。
责任编辑:郭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