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风清气正聚精会神谋发展—巴彦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2008-07-08 15:24:39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程永民 宋玉环 王作龙 杨兴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8日讯 巴彦,史称“巴彦苏苏”,满语即美丽富饶的地方。远有“江省文风,东荒称盛,巴彦尤著”之荣;近有“呼海巴拜”跻身全省四大产粮重点县之誉;还有“巴不通”之说,高度概括了巴彦县前几年交通状况之差。

  然而,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巴彦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缓慢,不要说与双城等县市相比明显落后,就是与原来不及自己的宾县、依兰相比,已明显不足。

  盛名已久,却风光不再;人才倍出,却经济落后;底蕴深厚,却观念落后;产粮无数,却几近赤贫。巴彦的发展让人忧虑,巴彦的前景同样令人瞩目,巴彦的干部群众在期盼。巴彦发展的希望之路到底在哪里?巴彦现实的发展优势到底何在?巴彦的历史复兴到底还要等多久?

  2006年,新一届巴彦县委成立,面对“干部安置矛盾突出、财政收入入不敷出、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等三大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提出了“强工兴农、加快发展、振兴巴彦”,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风清气正谋发展,终于让世人看到一个正在复苏的巴彦。

  截止到今年5月末,巴彦县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31718万元,同比增长23.8%;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30544万元、46735万元和5443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4%、59.7%和17.2%。财政收入实现7562万元,占年度计划的45%,同比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9729万元,增长192%;其中5月份当月完成4470万元,增长533%。

  幅度表明速度。这些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增长指标,表明巴彦县经济发展已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尽管其经济总量还不算太大,却让人感受到其奋力前进的步伐。


 

  招商引资发展工业 让工业小县迅速长大

  无工不富。巴彦穷,穷在没有大工业上。工业没有大发展,巴彦注定不会大发展。

  2007年,巴彦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大项目、立县项目和财源建设项目为重点,采取县领导招商引联、重点项目跟踪问效、落户企业定期走访等一系列举措,突出围绕兴隆工业园区、企业闲置资产和农副产品加工积极开展招商洽谈活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7年元月,国际冰洽会大豆深加工项目正式签约,实现当年的开门红;金秋10月,巴彦县有史以来最大的招商项目——— 3.36亿元的国能生物发电项目奠基破土;12月,第三届中国哈尔滨韩国周,韩商木材加工项目的签约,为全年招商引资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去年全年,巴彦县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66个,协议总投资额13.38亿元,到位资金5.15亿元。超额完成了哈尔滨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其中,投产运营项目18个,协议总投资额1.8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在建项目33个,协议总投资额5.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14亿元;洽谈对接项目15个,协议总投资额7.9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91亿元。

  一个个项目的签约、一个个工程的的启动,推动了巴彦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早日实现“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世纪欧美雅科技有限公司基地建设项目,被纳入巴彦县的财源建设项目。该项目由县委书记张丽娜“承包落实”,在张丽娜的协调帮助下,通过资产置换,将原县总工会6500平方米院落,无偿提供给该公司使用。2007年8月,欧美雅基地建设项目正式投产,产品“皇家丽美”塑身内衣深受市场欢迎。当年,该公司生产经营仅4个月,就上缴税金1200万元,成为该县“纳税第一户”。


 

巴彦县委书记张丽娜和她在县福利院认养的“女儿”。

  2007年春,巴彦糖厂改造项目被纳入了全国制糖龙头———洋浦南华糖业集团的视野。巴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次招商合作的机会,经过双方缜密的考察论证,多次的协商洽谈,巴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于4月份组建,原巴彦糖厂编入洋浦南华集团的麾下。

  企业在改造建设中,得到了巴彦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包项目领导、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喜霞多次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2007年,巴彦南华糖业日处理量600吨。今年计划生产规模达到1000吨,年需要甜菜12万吨,将有效带动巴彦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2007年10月11日,国能巴彦生物发电项目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这个项目是我县重点招商项目之一,由县长王晓春亲自“承包落实”。项目自2006年5月就开始洽谈对接,2007年7月9日正式通过黑龙江省发改委的项目审批。项目的主体工程建设在巴彦镇北郊。一期投资3.36亿元人民币。预计2008年9月正式投产发电。项目达产后,年燃烧玉米秸秆20万吨,年发电量1.44亿千瓦时,可实现年销售收入9450万元,年创利润1328万元,实现税收1400万元。安置就业岗位200余个,年可增加农民收入3000余万元。同时项目的投产,使巴彦县的玉米资源形成了产业链条,全部得到加工利用。

  宏恩食品肉禽加工厂项目,租赁盘活了巴彦镇东门外原巴彦县禽加工有限公司。该项目由安徽客商赵宏恩个人独资建设。年加工大鹅100万只、鸭子100万只。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额近1亿元,年实现利润100万元以上。这个项目将促进我县畜禽养殖的发展。

  2007年,巴彦县多次组织招商团和县内企业参加全国的各类展会。广州“农博会”、广交会、北京“农交会”、哈洽会、冰洽会、韩国周,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巴彦、广交朋友、扩大招商的机会。与此同时,网上招商、以亲招商、以友招商、以商招商等多形式的招商活动,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精密轴承生产项目由哈尔滨东北精密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独资建设。项目选址在巴彦镇原农业机械厂内,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新建厂房9900平方米,购置设备169台(套)。企业达产后年产400万套中大型轴承。年可实现利税3479万元,其中税金2589万元。该项目将于今年6月正式投产。

  打造平台,筑巢引凤。2007年,巴彦县兴隆工业园区、西集工业园区被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局正式列为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工业园区。

  兴隆工业园区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服务高效能、管理高水平、发展高质量”的原则,将建设成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园区。去年园区投入781.2万元,完善了道路、供排水、强弱电、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园区聚集功能和吸纳能力。绥兴电缆电线厂、三合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哈尔滨迪克伦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园区。

  巴彦县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一条龙的服务。全县上下形成了尊商、招商、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真正作到让投资企业放心、安心、舒心。

  近年来,一些产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企业已然落户巴彦,但是,由于这些企业没有办理进出口权,产品出口只能以挂靠的方式出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2007年初开始,县中小企业局积极与市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先后为世纪昌泰、万北轴承、森豪木业、宏图笔业等8家企业办理了进出口权,不仅结束了全县没有出口创汇企业的历史,也为招商企业的生存发展拓宽了空间。


 

  2007年,哈尔滨森豪木业已向欧洲出口产品18.3万美元、宏图笔业也已和印度尼西亚的经销商直接签订了50万美元的供贷合同。世纪昌泰有限公司参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展销事宜,为巴彦招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搭建了贸易平台。

  今年以来,巴彦县跟踪和洽谈的重点项目共计15个。其中:在建项目10个(含进行扩产改造的原建项目2个、可实现当年投产运营项目7个、2009年后投产运营项目1个);已签约、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项目1个;正在进行洽谈、拟签约项目的4个,协议总投资额内资6.5亿元人民币、外资400万美元,实际投资到额2.76亿元人民币。

  团结和谐风清气正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两年来,共硬化通乡、通村及屯内巷路385.85公里,完成通达公路及老区公路改造144.8公里,完成砂石路维修1202.5公里;新建及维修桥梁122座;新修砖石结构排水沟10.4万延长米;新建统一围墙8.1万延长米;新修地下排水8082延长米;新建休闲广场21个、9.1万平方米;新建沼气池1273个;自来水入户10085户;8158户农民新建住宅76万平方米;新建农村文化活动室20个、2800平方米;新建医疗服务室7处、960平方米;成立农家连锁店141个;依托宏凯药业和泰和医药连锁公司新建乡村医药销售网点241家;新建农村信息网络服务站36处;有线电视入户13600户。


 

  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巴彦县共完成各类建设项目1028项,初步实现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团结和谐风清气正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回顾巴彦县两年多来的巨大变化,最让张丽娜感喟不已的是巴彦县风气的变化。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新的县领导班子把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格局摆上突出位置,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县委书记张丽娜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调动了县委一班人和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主动搞好与班子成员的团结,重大决策确定前充分听取各位常委、副县长和人大、政协两个班子的意见和建议,在班子内部形成了讲党性、讲大局、讲配合、讲团结、干事创业、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制度,实现了决策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县委、县政府支持各级班子履行职责,发挥作用,调动了基层各级班子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

  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深入推进了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特别是从激发人的活力着眼,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深化干部任用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注重使用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倾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试点工作,得到了市委的肯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促进了各级干部作风转变,形成了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工作导向。

  6月6日,巴彦县召开全县“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推进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再动员、再鼓劲、再加压,推动思想解放,促进理念创新,凝心聚力,鼓足干劲,努力推进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

  巴彦县委书记张丽娜对巴彦县两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刻总结:各地竞相加快发展态势逼人,与先进地区发展差距现实严峻,因此巴彦县必须牢牢把握又好又快的基础和机遇,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程度上,推进新一轮思想解放,凝聚人心,汇聚民力,让思想大解放真正成为巴彦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比先进地区更大力度地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才能有思路上的不断突破、行动上的大胆探索、工作上的积极创造、发展上的得力举措,才能加快追赶步伐。只要我们聚精会神、不懈努力,我们的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巴彦,正在走上希望之路,正在走上复兴之路。一个全新的、美丽富饶的“巴彦苏苏”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稳步调整农业结构 让新农村建设惠及农民

  “沟坎路,断魂桥,漂河沿上听鬼嚎。”这曾是流传在巴彦县兴隆镇民主村的一段歌谣。

  民主村共有14个自然屯,均坐落在漂河两岸。这段漂河干流和支线九曲十八弯,每逢雨季都要冲毁道路、桥梁,甚至淹没农田和村庄,早些年还发生过孩子冒雨上学掉进河里的惨剧,至于吞噬牲畜的情况就更多了。为保障村民的生产和人身安全,历经10年植树200多万棵。并在漂河两岸建起了13座双跨桥,新修村内白色路面4000米、硬化通村公路5000米。桥通路畅的民主村再不是“买啥啥贵、卖啥啥贱”的“通路难”了,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几年是省定贫困村的巴彦县兴隆镇民主村如今桥通路畅、多种经济齐头并进,全村人均纯收入4000余元,村民都自豪地说,民主村终于“兴隆”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巴彦县这个全国产粮大县带来了巨大变化。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巴彦县共有省、市、县试点镇村55个,其中试点村51个,试点镇4个。该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的要求,确定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强工兴农、加快发展、振兴巴彦”工作主题,以财政和农民“双增收”为核心,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为突破口;坚持“增收为本、规划先行、试点扩面、巩固成果、提档升级、整体推进、四线为主、群星扩展、辐射带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工作方针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帮建、乡村共建、奖补促动、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力争实现农业生产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有新改善、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村文明有新进步,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截止到2007年末,全县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25亿元,其中,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5亿元,争取帮建资金3328万元,落实本级财政投入6862万元,落实部门帮建资金2327万元,农民“一事一议”筹资1171万元,其他投入3494万元。

  “一村一品、一屯一业”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生猪产业稳步发展,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建设进展顺利。今年全县生猪饲养量将达到115.1万头,同比增长10.6%。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全县已转移8.5万人,创收5.2亿元。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