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加勇 艾俊良 摄
东北网7月10日讯 在牡丹江市北龙装饰材料城小区里,人们常会看到一名身材瘦弱的古稀老人坐在轮椅上,而忙前忙后照顾她的是一位更老的“小脚”老太太。轮椅上的老人是75岁的王学英,推车照顾她的是她的婆婆邵日兰,今年已100周岁。
邵日兰是闯关东来牡丹江的,1958年丈夫去世了,已经50岁的她带着两个女儿投奔在牡丹江工作的大儿子。老人除了耳朵有些背以外,身体非常硬朗,自己的衣服都是自己洗,从来不让儿孙们帮着洗。
2005年,已经72岁的儿媳王学英在关门的时候突然坐到了地上,经医院检查是股骨头坏死,手术后,为了不让儿媳在家里闷着,婆婆时常搀着儿媳坐到轮椅上,推到外面透透风。两年后,儿媳左侧股骨头又被摔坏,致使她完全失去行走能力,为了让儿媳心情舒畅,婆婆邵日兰经常与儿媳唠家常,帮着儿媳妇梳头、洗衣服。老人伺候儿媳就像伺候孩子一样周到,早晨把洗脸水端到跟前,晚上帮助她铺被,把亲手做的饭菜端到儿媳跟前。
“婆婆待我比亲娘还亲!”一说到婆婆,儿媳王学英总是激动得热泪盈眶。王学英以前身体好时,学骑自行车,裹着小脚的婆婆跟在她身后,替她把着后车架,一圈一圈地跟着跑。每次婆婆都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邵日兰照看过三代子孙,如今已五代同堂。孩子们都很孝顺,因为他们知道,含辛茹苦的老人是用一生的爱诠释亲情的含义。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