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6日讯 从7平方公里起步,扩大到24平方公里,再修编规划为69.34平方公里——历经10年成长进步的呼兰河新型工业园区,日前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作为“1+5重点突破计划”(“1”即呼兰河新型工业园区,“5”分别是平房区、松北区、肇东市、大庆市和齐齐哈尔市工业园区)龙头,该示范区将成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重要引擎。
2005年,省委、省政府开始实施哈大齐工业走廊战略后,呼兰区在利民开发区基础上,规划了69.34平方公里的呼兰河新型工业园区,成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去年,该园区完成开发建设总投资222亿元,形成固定资产15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0多亿元。批准进区企业260户,初步搭建了以食品、医药、信息、房地产开发、人才培训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007年,园区完成总产值30亿元、财政收入3.7亿元、出口总值5500万美元,吸纳就业2.1万人。
据介绍,以利民开发区为核心的呼兰河新型工业园区,是区位条件优越、产业集群明显、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发展空间广阔的城市新区,也是哈大齐工业走廊规划区中成长性、形象度最好的区域,更是哈尔滨未来建设中最具活力和开发潜质的区域之一,完全符合省委、省政府辟建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的战略构想。
据呼兰区委书记刘世勋介绍,按照省委、省政府哈大齐工业走廊“1十5重点突破计划”,呼兰河新型工业园区将重新确定发展定位,即科技型、集约型、创新型、外向型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先行示范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聚集区;工业化、生态化、信息化、民营化主导功能突出的多种功能兼备的现代城市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融合,综合竞争力较强的标志性示范区及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哈市江北新兴工业板块核心区、现代服务业重要增长极、主城区的现代城市新组团。在新的发展定位上,该园区还将完成新的产业布局,即“6+3”: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机械制造、信息及服务外包、科技教育和旅游文化等6个产业园,现代物流、公共服务和生态居住等3个配套服务园区。
呼兰河新型工业园区拟分三期建设。近期为2008年至2012年,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其中围合滩涂地5平方公里、绿色食品产业园区3平方公里、科教信息产业园区2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1平方公里、机械制造产业区1平方公里、综合配套服务区3平方公里。预计到2012年,呼兰河新型工业园区建设面积将达到32平方公里,实现产值48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