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体育
搜 索
黄玉斌看台目送弟子夺冠——龙江教头难熬的3小时
2008-08-13 15:59:17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于鸿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黄玉斌(右)与高健在看台上振臂高呼
  生活报记者与陈一冰合影
  生活报记者与邹凯合影
  生活报记者与黄旭合影

  东北网8月13日讯 “我们一亮相,对手就没戏。”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一个月的时候,中国男子体操队的杨威就说出了这样的狠话;“四年了,我们也该挺直腰板,灿烂一回了。”12日12时42分,中国队赢了,体操中心主任高健和总教练黄玉斌的激情瞬间爆发在看台上。在印象里,这样火山般爆发的激清,记者只在2001年7月13日晚和2008年8月8日晚见到过,并深深烙在心坎上。12日13时32分,在国家体育馆注册媒体混合采访区,夺得北京奥运会体操男子团体金牌的杨威含着泪光灿烂地笑了。时间回溯到体操男团决赛开赛前的9时55分,中国队的小伙子们出场了,红色战袍像一团烈火,点燃了现场同胞的激情,四年前的阴霾顿时被黄色祥云所笼罩,美好昔日重来。

  栖身运动员看台

  9时30分刚过,来到国家体育馆等待体操男团的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些人: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来了,给美国队的小伙子助威;国际奥委会前任主席萨翁来了,观看他钟爱的体操项目;昔日的俄罗斯体操女皇霍尔金娜,如今已成为欧洲某电视台体育评论员,身材略显发福,但美丽依然。中国跳水梦之队的李娜,一身红色运动装,只为助威来;女子体操世界冠军刘璇也来了,一来助威,二来采访。拿着一瓶饮料的体操中心主任高健也现身在距离记者席只有20米的运动员坐席区,他的左边空着两个位子,右边也空着两个。

  中国队的帅哥们出场了,记者先来个点名:杨威、李小鹏、陈一冰、黄旭、肖钦和邹凯,他们的发型显然精心打理过,他们的气势显得“咄咄逼人”。在他们的后面,是两名教练,唯独不见黄玉斌。如此重大的比赛,元帅不在帐中令人匪夷所思。记者怅然若失中四处张望,只见一袭运动装,发型也精心梳洗过的龙江骄子黄玉斌出现在高健左手边的空位子上。但见他,表情严肃,目不斜视,居高临下地注视着场上的一切。

  见了老乡,又是此次比赛中国主角们的“总导演”,焉有放过之理?记者拿着一张正面印着赛程的白纸奔过去。虽然记者和黄玉斌的直线距离只有20米,但要走过去,需要绕行一个几字形路线,原因是记者所在的是媒体看台,他所在的是运动员看台。记者需要先从文字记者的看台入口来到场馆内的环形走廊,然后从走廊上前行10米,再绕到看台内才能来到黄玉斌所在的坐席。来到环形走廊,记者以一个合适的理由闯过了把守此口的志愿者。到了黄玉斌跟前,他热情地朝记者招手,记者报以目光相对后的持续微笑。笑容还未收起,记者已经越过高健主任来到黄玉斌跟前,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后,把准备好的纸笔递了过去。“黄指导,一个月前,您是离家8年首次回哈传递奥运火炬,这次是在圆8年的梦,解4年的火呀。”记者的客套,让睿智的黄玉斌知道了来意。“你看,比赛马上就开始了;这样吧,比赛完事了,你再找我吧,保证接受你的采访。”看着他红润中有些黝黑的脸和如剑的目光,记者决定比赛结束后再进行采访。


 

  在看台坐了仨小时

  除了礼貌性地打招呼,黄玉斌的表情始终是严肃的,好像郁结和经历了太多的东西,使得他变得越发沉静,像一个久经沙场的勇士,处变不乱,宠辱不惊。10时01分,陈一冰的自由操落地动作出线,司线红旗举起。陈一冰自由操出师不利,看台上的黄玉斌左手拇指和食指互相搓了几下,随后托着嘴唇,仅仅七八秒之后,又恢复了正襟危坐的严肃面孔。第二个出场的杨威用一连串高、难、多的转体加空翻的动作完成了自由操的比赛,黄玉斌大喊一声:好!放在膝盖上的双手也抱在胸前。随后,馆内播报:中国队邹凯出场,此时抱膀的黄玉斌将右手按在翘起的左腿上,左手放在右手上。场地内的邹凯已经立定在场地的一角,准备以同样的高、难、险动作来完成自己的自由操比赛。千钧一发之际,看台上的黄玉斌双手做成喇叭状,高声大喊:放慢速度!这也是在近三个小时的比赛中,黄玉斌对着场内发出的第一次超过三个字的呐喊,心领神会的邹凯干净利落地完成了自由操。距离邹凯直线距离在70米之外的黄玉斌,双手高举过头顶给弟子鼓掌。

  自由操比赛结束的中国队换到了鞍马赛场。中国队轮休,日本队先赛,10时34分,韩国队在吊环比赛中出现令全场一片惊呼的失误,此时的黄玉斌岿然不动,双手自然地垂在腿上,依然面无表情,只是目光似电,令敌胆寒。10时35分,中国队场地内的教练在查验鞍马,黄玉斌又习惯地将双手搭在一起,等到中国队换场暂时不在场上的时候,他又双手分开,显得很悠闲。在接下来的跳马比赛中,李小鹏在跳马上进行了完美演出,看台上的黄玉斌面对场内如雷震天的欢呼声,只是将二郎腿的支撑腿换了一下,然后撸起了外衣的袖子,随即又放下。10时57分,黄旭第一个从吊环上钉子一样地落地,纹丝没动,高健和黄玉斌会意地右手握左手,随后,黄玉斌节奏缓慢地鼓了几下掌。11时06分,第一组比赛结束,中国队以140.825分暂列第一,高与黄在看了大屏幕上的成绩后,第二次会意地右手握左手。第二组比赛开始,黄玉斌左手托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盯着场内的比赛。美国队的小伙子在单杠上的表演又高又飘又险,场地内传来“USA”的欢呼声。11时40分,黄玉斌左前方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中国队前四轮排名第一的成绩单,喜欢看体操的观众立即爆发了热烈的掌声,一脸坚毅的黄玉斌也跟着快节奏地鼓起掌来。12时42分,第六轮的比赛成绩单出现在大屏幕上,中国队遥遥领先。顿时,看台上的黄玉斌和高健涨红着脸,几乎同时从座位上弹了起来,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东西,忘情地振臂呼喊着,逢人就抱,胜利让馆内激情已经点燃:没有人不呼喊,没有人不视线模糊,场地内中国体操男队的“六小灵童”已经泪水横飞。

  向龙江乡亲问好

  转瞬间,同样激动过后的记者已经找不到黄玉斌的身影。文字记者混合采访区,因为中国队的夺冠,而被安排到了最接近运动员出口的位置,除了中央媒体,湖北和四川的媒体人数最多,因为这六个帅哥大多是他们的老乡,“我是黑龙江的,你们的老乡是我老乡的徒弟”,面对人满为患的采访区,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必须在这里进行采访的强有力的理由。最先进入采访区的是帅哥杨威,红红的眼睛此时已经笑成了一条缝儿。“北京夺冠的场景我曾经在脑海里想了千百次,队员们比的很好,本以为我们会用微笑来迎接这场胜利,但是当邹凯落地,所有比赛结束的那一刻,我还是忍不住流泪了,小鹏、黄旭、肖钦也和我一样。”但承诺一定会赛好个人全能的杨威闭口不谈奥运会后和杨云的婚事。个子最小身体也最单薄的邹凯出现在记者面前,酷酷的发型,胳膊上还扎着一根红色幸运带。“这是我们集体弄的,希望大家有好运,今天的运气和发挥都不错。我要把自己的冠军送给我的四川老乡,希望他们振作起来,重新生活。我今天还想感谢国家体育馆的观众,他们的加油声很提气,让我们非常有力量,平常类似吊环十字挺不住的动作今天也能挺住了。”肖钦的话也引起在场记者的一片笑声。

  同样憋了4年火的黄玉斌,走向了记者所在的混合区。“不论我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自己是黑龙江人,自己是齐齐哈尔人,是哈尔滨人。”原来,出生在齐齐哈尔的黄玉斌,少年时受父亲的艺术熏陶,研习体操,是中国第一个用全直臂完成吊环成套动作的运动员。1988年,中国体操男队成绩下滑,黄玉斌临危受命,带着在女队训练时的细致劲头来到男队当教练。一年后,李春阳、李敬在第25届世锦赛上夺得两枚金牌。从那以后,“金牌少帅”黄玉斌一直担任国家体操队的总教头,执教成绩硕果累累。尽管如此,但在4年前兵败雅典之后,在体操中心入口右侧的一面励志墙上,就贴上了21篇全国媒体对体操队兵败雅典的批评稿件。体操运动中心管理主任高健表示,正式启动奥运备战之后,体操中心就建起了这面墙,队员们每天都要看这些稿件,“对于体操队而言,这是一针针的清醒剂,希望体操队的运动员们知耻而后勇,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只有到痛饮庆功酒时,才是把这些批评报道从墙上摘走的时刻。”

  1999年岁末,黄玉斌的《我是剑我是火》面世;2008年初秋,黄氏“六小灵童”挂上了金镶玉。黄玉斌的心醉了,磨砺了四年的剑出鞘了,第一招六剑合一赢得漂亮。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