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4日讯 ( 记者 赵海 )“做好事、善事能使我的心得到安稳和塌实,如果我的行动能感动很多人并使他们也能这样做,那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一位来自河南的农民王正旺的质朴语言,在哈尔滨打工的八年时间里,他用爱心温暖着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他是在哈尔滨打工的农民工中第一个固定照顾七位孤寡老人的人,同时也是第一个自捐献遗体的农民工,他用善良和关爱证明了自己甘于奉献的舍与得的价值观。
2000年4月,王正旺带着妻子和七岁的孩子从河南省南阳市农村来到举目无亲的哈尔滨,夫妻二人在道外区火车头街道办事处南棵社区租房住下,开始了农民工打工的艰苦生活。蹬三轮拉脚、戳大岗、卖糖葫芦、卖大馇粥、掏下水道等又脏又累的活他们都做过,虽然辛勤的劳动,但收入微薄,经济也时常陷入困境,就在夫妻俩举步为艰的时候,社区主任找到了王正旺。看着夫妻俩生活困难,街道办事处主动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为夫妻俩联系工作。热情的哈尔滨人让身在异乡的王正旺夫妇感受到了来自政府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从这时起,王正旺也开始了用自己的方式帮助身边的人。
王正旺坦诚直率忠厚勤劳的人品、吃苦奉献的精神,赢得了身边人赞誉。 2004年,在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善于学习钻研的王正旺学会了手机修理,于是他在哈东站附近开了一个经营手机修理和话吧兼家政服务的小店。但只要是农民工和贫困户找到他,劳务费分文不收。王正旺家里的生活状况并不是很好,可王正旺还是找到了街道办事处,希望能帮助更困难的人。“我没有钱,但我可以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朴实的话语打动了他身边的所有人,在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他联系了7户孤寡老人。
69岁的孤寡老人高淑兰大娘患有关节炎,骨质增生,丈夫12年前去世,无儿无女的老人靠着每月的低保金和捡破烂换来的钱维持生活。看到高大娘的生活境况,王正旺就经常背着米面青菜去看望老人,照顾老人的生活,高大娘的电视机坏了多年,王正旺花了几个小时修好了,老人家里的一切重活他都承担下来,对老人长期的照顾,感动了高大娘,高大娘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非要认王正旺做她的干儿子,还要把现居住的一套30多平米房子过户给王正旺。王正旺婉言谢绝了。其他的六位老人中,有三人是残疾,王正旺也如同儿子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王正旺的名字在火车头办事处的南棵社区、北棵社区、水利社区、建桦社区到东铁等5个社区几乎是家喻户晓,王正旺和爱人将工闲时间都放在了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的事业上。由他创办的“流动人口老乡之家”帮助过上百名农民工渡过了难关,遇到有困难的农民工,他主动帮助,没钱住店的,就留在自家,没有工作,他免费帮助介绍,到这里寻求帮助的农民工,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 |
王正旺背困难老人去敬老院 |
![]() |
为敬老院的老人洗脚 |
2006年的12月,王正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贷款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敬老院。到目前为止,他的敬老院中已有近30位老人。王正旺每天安排食谱、科学营养配餐,让老人可以吃到可口的饭菜。他关心每位老人起居,他希望在自己的辛勤努力下,尽可能的接收社会上需要关怀的老人,使他们能够安度晚年;也使老人们的子女能够集中精力工作,减轻负担。王正旺用自己爱心为社会做着贡献。当记者问到对今后的打算,他说“他将来的计划是如果有了一定的能力,将无偿抚养那些生活有困难的老人,为国家、为社会减轻一些负担。”
![]() |
低保户送给王正旺的锦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