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期待科技成果“绽放” 专家学者纵论潜力和措施
2008-09-05 10:33:5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彭溢 赵宇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资料片

  哈电机厂许多设备的科技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许多一线工人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图为电机厂工人在进行设备安装。记者苏强摄

     东北网9月5日讯  拥有701个科研机构的黑龙江,很多科研项目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甚至国际先进水平,但现有科技成果真正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占一定市场份额的只有20%左右。如何发挥好科技优势,实现黑龙江振兴,是目前亟待破解的一个难题

  省委书记吉炳轩在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上提出:“要把科技资源优势发挥好,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我省有关部门正抓紧研究制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措施。

  就发挥我省科技优势,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人士及学者。目前我省现有的科技成果真正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占一定市场份额的只有20%左右。怎样发挥好我省的科技优势,使成果转化为产品、产业、商品、品牌,是摆在我省科技工作者面前一道待解的难题。不过,对这个艰巨的任务,他们都积极建言献策,充满信心。


 

  哈工大的灵巧机器人手。记者郭俊峰摄

  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刘春燕:

  “我省科技成果水平在全国居中上游,好多国内的重大项目都有我省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主持或参与。”说起我省的科技成果,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刘春燕满脸自豪。他说,我省科技实力逐年增强,2003~2007年全省共登记科研成果5045项,其中应用成果4217项,有3190项得到了不同程度应用,占应用成果的76.2%。在2007年签订的1607项技术合同中,向省外输出技术成果663项,成交金额为26.37亿元,占全年成交总金额的75%,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其中江苏、北京、浙江、广东等8个省市吸纳我省技术的成交额均超亿元;向国外、港澳台地区输出技术项目23项,成交金额4.16亿元,占全年成交总金额的12%。转移出去的成果给对方带来的利润超乎想象,一些国内外的投资公司还专程到我省走后门、挖技术。与此相对的是,成果为我省所用的仅有921项,成交金额仅为4.49亿元,较2006年减少32.27%,成交额占有比例更由2006年的42%减少到2007年的13%。可见,我省在自有技术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潜力与空间。

  多年来,刘春燕和他的团队,一直进行着成果转化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他认为,成果转化与推广应该有一套完备的机制。首先,成果转化应设立专项资金,对产生效益的成果的持有者、项目组、发挥作用的中介服务部门给予奖励,对承担风险实施成果转化的部门给予补贴。江苏省每年拿出10多个亿支持成果转化,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其次,是加强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使科技资源有效聚合,避免重复引进、重复建设等问题,有效发挥资源优势。刘春燕还建议,我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科技成果发布制度,及时公开好的成果,建立成果转化信誉等级,科研立项等级,人才使用政策落实情况等级等。“如果能做到这些,我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率肯定会大幅提升。”刘春燕信心十足地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文虎:

  对于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比率,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文虎也充满信心。他说,我省科研水平尤其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技术研发能力有很多都达到了国内国际领先水平。不过,目前,高校科技跟生产的关系仍然是两条平行线,虽然我们在不断改进,但是还没有完全改变这一现状。现在提出的产学研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要以企业为主体,同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要依靠企业的力量树立自己的品牌,充分发挥产学研各方面的优势。”黄文虎说。而现在,产学研三方面的目标虽然是一致的,但是都有各自的想法和困难。企业更多的是考虑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的问题;学校的压力来自于评价科研能力的论文成果等,从而大搞面子工程;科研院所的主要职责应该是为企业提供创新成果,但是现在很多院所都采用企业化的模式,参与市场竞争,而不是为企业服务。在国外,很多大厂商的研发机构和试验基地的规模都非常大,以确保其产品的质量、性能更加稳定。产学研结合对于大企业来说,应该形成稳定的团队,针对企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与大学、科研院所形成互动的态势,靠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解决更深层次的技术问题,而政策上要使三方面各得其所,实现利益平衡,才能真正实现“产”与“学研”的紧密结合。

  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郑秋鹛:

  “我省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潜力毋庸质疑。”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郑秋鹛说,激励政策很重要。近几年,东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使成果转让的收入分配由过去教师与学校间3:7的比例调整为7:3,并对取得重大成果和效益的科研人员给予重奖,有效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

  郑秋鹛认为,“我们的科研资金充足,推广资金不足,导致千军万马挤科研经费,成果转化队伍却相对不足。我们现在一个专家,既要搞教学、又要搞科研、又要自己进行成果推广,这三项工作无法都达到最佳状态。”郑秋鹛建议,科研院所在改制过程中,将一般性的研究所的性质转化为推广型的,专门负责成果转化的工作,让高水平的科研单位专心进行研究。在高校也是如此,例如美国的农业大学,会有几个专门的推广教授对科研成果进行完善,然后再进行逐级的推广。另外,建议有关部门对所有的科研成果进行统一认定,以加快成果推广;同时建立权威的信息平台,使科研单位能准确的了解企业的信息需求和同类科研成果的相关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生产的10余种数十套特种航空轴承曾装配在“神六”飞船飞入太空。据了解,航空轴承具有材料特殊、工艺复杂、精度较高等特点,哈轴在这一领域的科技研发水平和生产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产量可达到40万台套。图为工人们正在生产航空特种轴承。记者苏强摄

  观点一

  要使科技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必须解决好三个要素:强度、支点、作用力

   赵敏——打造撬动经济发展的科技“杠杆”

  省科技厅厅长赵敏对科技问题的看法独到精准,日前,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她提出“杠杆原理”,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这一课题,从杠杆的强度、支点和作用力这三个关键要素,全面阐释了如何打造撬动经济发展的科技硬杠杆。

  做强杠杆——整合资源

  “要使科技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必须解决好三个要素。首先,要做强杠杆。”赵敏说,我省科技资源雄厚,但科技资源没有围绕产业捆绑在一起,所以就没有足够的强度来撬动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把目前分散的资源进行非常好的整合,我省所拥有的优势和实力就很难发挥作用。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整合资源、集中资源、创造资源、利用资源,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赵敏说,今年下半年,省科技厅准备在全省建50个省级研发基地。这些研发基地是将高校、企业、研究所的研究力量,围绕产业进行整合。比如,我省要重点突破的核电装备,就要将所有的核电研发资源整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体系。必须将优势捆绑起来,才能有足够的强度来撬动经济的发展。

  竖好支点——营造环境

  “第二个要素是给杠杆提供坚实的支点。我省有44万科技人员,总量处在全国前十位,但每年从事科技研发活动的只有4万人,可见我省科技人员创新的热情不高。因此,这个支点就是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一个开放式的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包括孵化器在内的科技园区,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热情。”赵敏说。

  现在,为很好地解决机制、体制问题,省政府正在研究制定加快科技园区发展和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政策意见,营造良好的促进科技创业的环境,努力实现吉炳轩书记提出的“对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要给予重奖,使他们政治上有位、经济上有酬、社会上有名、工作上有为。”

  施加作用力——促成果产业化

  “前两个要素完备了,还要有施加于杠杆的作用力。”赵敏认为,必须建立各级领导班子抓第一生产力的机制。今年下半年酝酿启动与13个地市建立省市共商机制,由各地市的党政一把手提出要上的技术攻关项目,要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只要符合我省明确的“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的发展方向,科技厅就给予经费配套。比如,在哈大齐工业走廊重点支持装备工业、医药工业,在生态经济功能区重点支持生态保护、林下经济作物等。这样就可以帮助各地市不断增加产业的科技含量,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要积极争取与国家科技部建立省部会商机制,以求对我省重点发展的领域给予政策、经费的支持。这样,国家、省、地市都加力,这个杠杆才能很好发挥撬动的作用。

  “除基础研究领域,今后科技立项,也要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围绕一个企业转变为围绕一个产业;从支持一个课题转变为支持一个方向;从扶持一个专家转变为扶持一个团队。”赵敏说,攻关课题要由企业提出,然后组织专家来投标,哪个方案最符合科技规律、最满足产业发展,哪个就中标。一定要在科技工作的源头将科技工作和经济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科研项目立题之时就是科技成果产品化、产业化实施之日。


 

  观点二

   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来做催化剂,而科技的发展又需要一个活跃的市场氛围来做舞台

    王树国——科技优势需要市场来激活

  曾经是黑龙江省科技厅的厅长,而今又是我省最具科研实力的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长,这样的经历令王树国对我省的科技发展多了一份关注的目光。如何盘活黑龙江现有的科技优势,如何让科技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王树国的心中有很多想法。

  王树国说,我们的科研院所不少,高校也很多,这是我们的科技优势。从目前来看,我省有普通高校68所,独立设置的科研机构724个,其中中直科研院所23个。还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家,其中国家级4家;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8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02个,其中国家级4个。这说明我们有着极强的科研实力和能力,但如何让这个优势为经济发展服务,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它不是充分条件。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来做催化剂,而科技的发展又需要一个活跃的市场氛围来做舞台。

  王树国认为,从这一点上来看产学研的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学校做小卫星、做机器人,成果有很多,但是在黑龙江找不到合适的企业来用。所以,要想让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生联动,政府就要有一定的政策导向。现在我们的政府部门也在不断地为召开对接会,为产学研的“联姻”创造机会,但是这个对接会一定要一抓到底,抓出结果来。

  科技要想发挥作用,必须得有市场需求。王树国说,美国的科技为什么发展迅速?那是因为他们的市场、他们的企业对科技的需求太强烈了,他们太需要有新技术来开发新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或是提升生产效率了。但是,黑龙江的市场氛围比较淡,少的就是对高端科技人才的强烈需求。这些年来,我们学校的人才和科研成果在南方落地生根的情况很多,是因为南方的企业和市场有需求,但这种情况也并非无法逆转,如果有一天经济发展起来了,人才自然会产生回流。这需要政府花大力气吸引大企业与大项目到黑龙江扎根,企业和项目多了,市场对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的需求自然也就会变得愈发强烈,那么黑龙江科技的发展与腾飞也一定会为时不远。

  科技亮点

  哈兽研成功构建的“猪蓝耳病预防控制平台”,多项科研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其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是我国惟一获准销售的猪蓝耳病灭活疫苗,有效率达90%。图为哈兽研工作人员在生产猪蓝耳病疫苗。本报资料片


 

  我省科技成果转化与效益详解

    年登记科技成果超千项去年应用效益84亿

  据省科技厅科技成果处统计,去年,我省登记科技成果1055项,比上年增长5.82%。分析登记的科技成果,大专院校共完成526项,占总数的一半。近八成成果为应用成果,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应用成果连续4年递增。企业正日益显现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在获得发明专利的成果中占了七成以上,并成为成果应用的主体。有158项已应用的项目真正产生经济效益,净利润达84.55亿元。

  大专院校成果占半壁江山

    大专院校仍然是技术成果研发的主要阵地。在登记的1055项成果中,大专院校共完成526项,占成果登记总数的49.86%,较去年有所增长;其次是企业205项,独立科研机构171项,医疗机构105项,其他部门48项,分别占总数的19.43%、16.21%、9.95%和4.55%。

    登记的成果主要以财政支持的计划项目为主,其中来源于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成果621项,占总数的58.86%;基金项目182项,占总数的17.25%;国际合作项目4项,占总数的0.38%;横向委托项目25项,占总数的2.37%;自选项目177项,占总数的16.78%。

    各级计划项目和基金项目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选项目主要集中在企业,达82项,占自选项目总数的46.33%。可见项目资金的投入主要倾斜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而企业多是靠自筹资金进行项目开发及研究。


 

    国际领先成果连续4年递增

  科技成果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生产实践,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007年,我省登记成果以应用类为主,达827项,占应用成果总数的78.39%。其中独立科研机构为149项,大专院校336项,企业203项,医疗机构99项,其他部门40项,分别占应用成果的18.02%、40.63%、24.55%、11.97%、4.83%。

    从应用成果的属性看,属于原始创新的项目507项,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140项,国内技术二次开发的180项,分别占应用技术成果的61.31%、16.93%、21.76%。

    从应用成果水平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33项,国际先进水平的107项,国内领先水平的428项,国内先进水平的237项,分别占应用技术成果的3.99%、12.94%、51.75%、28.66%。可喜的是近4年,我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逐年递增,总计105项。

    成果应用效益84亿元

    在登记的科技成果中,获得发明专利的项目145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13.74%,比去年上升1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获得发明专利的项目最多,为105项,占专利项目的72.41%,比上年有显著提高。大专院校专利所占比例明显下降,为27项,比去年下降24.58%。其次是独立科研机构10项,医疗机构1项,其他部门2项。

    在827项技术成果中已应用的达601项,占应用项目的72.67%;未应用的成果226项,占27.33%。未应用的科研成果中,以大专院校为主,占未应用成果的78.32%,企业只占未应用成果的4.87%,这说明企业更注重成果的实用性和可应用性的研究。

    已应用的项目真正产生经济效益的有158项,其中企业最多,为87项,占产生经济效益项目总数的55.06%。这158项技术成果产生的净利润总计845469万元,实交税金84738万元,其中企业为75747万元,占总税金的89.39%;而大专院校仅为8280万元,占总税金的9.77%。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