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神七正选航天员刘伯明印象:认真做事就能实现梦想
2008-09-21 14:26:39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王辛娜 张寒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1日讯 19日,记者赶最早一班客车,前往距离龙江县约180公里的依安县,拜访刘伯明的家。10时,从依安县县政府穿过一条约20分钟车程的泥土路,沿途,记者只要一提“刘伯明”,乡里乡亲很快便能将他父亲刘志生家的方位给记者指出来。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志生是家里“独苗”,这在那个年代非常少见。可直接后果却是,高中毕业的刘志生一辈子被留在父母身边“尽孝”,他一直认为自己“没有学以致用”。如今,刘伯明的成绩让他相当骄傲,儿子成长中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被一个个回忆了起来。

  两次与“飞天”擦肩而过

  今年42岁的刘伯明入选宇航员队伍已经10年,两次入选“神五”、“神六”梯队,但也两次与“飞天”失之交臂。

  2003年“神五”发射前,刘伯明被选入备选梯队,一次打篮球,从小就灵巧出名的他竟然把脚扭伤了,等他刚把伤养好,更大的不幸降临了,在依安老家,不到60岁的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也正是母亲去世的三天后,作为备选宇航员,刘伯明他们一直将杨利伟送到“神五”舱口。当所有镜头灯光都对准杨利伟时,他们一直微笑着向人群挥手。

  2005年6月,刘伯明曾入选“神舟”六号航天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对于“神六”飞天,父亲刘志生认为,那次儿子能入围大名单,已是非常优秀了。而不久后,面对再次与“飞天”失之交臂。有记者问他,距离那么近,却没有得到,会不会觉得惋惜?刘伯明说:“离得越近越光荣。”

  刘志生告诉记者,儿子前些日子来电话曾说,“航天队伍没有失败者,永远没有失败者。不管谁上,他都是一个执行者和实践者,所有人梦想的实践者。”


 

  “认真做事就会有收获”

  不到两天时间,接待了全国各地的20余家媒体采访,患有肝病的刘志生显然有些吃不消。但说起儿子刘伯明,老人略显疲惫的脸上顿时有了光泽,“伯明打小就是个蔫淘,虽然不爱爬树、登高。但他在家里最爱拆东西,他经常把家里的收音机拆了再装上,有时甚至他自己能琢磨安装个小风扇什么的。”简而言之,“玩也认真、学也认真”。

  刘志生告诉记者,现在在部队刘伯明都被队友们叫做“小诸葛”,可在家排行老二的刘伯明也曾有过学习落队的时候。刘志生强调,“伯明从小做事就是认真,伯明常说,‘只要认真做事就没有不成功的理儿’。”

  就因为要恶补英语,险些放丢了家里当年的全部家当———三头猪。目前在哈尔滨打工刘伯明的三弟刘伯昌告诉记者,刘伯明中考时,英语底子差的刘伯明在发卷后一题未答,打了零分。为了恶补英语,刘伯明天天英语书不离手。

  一天放学,刘伯明像往常一样拿着一本英语书、赶着家里的三头猪便出去了。晚饭时候,三头猪自己回了家,可刘伯明却不见了人影。刘伯昌满村找了半天,才在乡政府附近一个亮着的门灯旁找到正在背单词的刘伯明。

  学知识不能只学表面,刘伯明的成功往“根”上追,刘志生认为,“伯明就是上课认真听讲,没别的”。

  部队给请心理医生

  刘母是在2003年,就是在“神舟”五号执行任务的前夕突发心梗。刘伯明常说,“母亲对我的成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上高中的时候,是每天骑自行车,从红星乡的家里骑车到县城是一天九公里的路程,早晨骑自行车去,晚上骑自行车回去。

  刘母每天凌晨5时30分不到就起来把炉子点好,然后屋子热了才叫刘伯明起床,那时候刘伯明长得还很小,1.60米的个头。春夏秋冬,刘伯明骑着自行车往返于乡间坎坷泥泞的泥土路上。冬天骑半小时车到学校,就是一身白霜。“三年的高中生活,我觉得那一段时间,包括我到现在,从当飞行员,到最后招航天员,我这人生当中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三年的时光。”刘伯明说。

  从小到大,刘伯明和其他5个兄弟姐妹脚上穿的、身上穿的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刘志生告诉记者,“伯明跟他母亲特别亲近”,在神五即将飞天的三天前,刘伯明得知母亲去世的噩耗,“那时候真是有点经受不住这个打击,当时有半年左右的时间缓不过来”,刘志生告诉记者,为了给刘伯明“疗伤”,部队特意找来心理医生为其治疗了半年。

  时光荏苒,5年过去了,“现在伯明他母亲应该无憾了”,刘志生说。


 

  和老乡翟志刚的家乡大酱情结

  刘伯明考上空军后,父亲刘志生曾先后3次去基地探望他,每次都不忘记要千里迢迢地带上自家下的大酱。

  “伯明和志刚最爱吃的就是家乡的大酱”,说起此次神七将要一起“飞天”的刘伯明、翟志刚哥俩。刘志生满眼笑意地告诉记者,伯明和志刚一样,属马。两个人不仅是老乡、还是同学,生日只差1个月。

  “在基地的航天员家属楼,志刚家住2楼、伯明家就住他家楼上”,刘志生告诉记者,不管地里的活多忙,只要打算去基地探亲,他和现在的老伴就一定会下几缸大酱,然后把制好的大酱打包空运过去。

  乡音难改,刘伯明和翟志刚一样,刘伯明说得一口地道的东北话。“回家哪也不去,还是愿意睡家里的土炕,”刘志生欣慰地说,“伯明平时虽然话不多,但却是个重情重义、不忘本的孩子”,在北京生活多年,他和翟志刚对家乡大酱的偏好也一如对家乡的热爱一样,始终未变。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