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8日讯 在哈工大航天馆,你可以看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等实物与模型,还有部分航天器、导弹等实物……100多件展品,每一件展品,都系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这些展品中的模型和实物,许多都代表着中国航天史的开端。26日,记者走入位于哈工大科技园国际会议中心一楼的哈工大航天馆。
国内高校最大航天馆
“哈工大的航天馆是国内高校里最大的航天馆,是哈工大重要的教学、科研场地,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基地和相关科技培训、科学试验等工作的平台,是向公众开放的综合性航天科技博物馆。每名哈工大学子都会到航天馆参观学习。”在航天馆里担任解说员的李垚老师说。
谈到航天馆的由来,李垚老师介绍,为了加强学生的航天国防传统教育,普及航天知识,宣传我国空间科学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成就,哈工大于1986年建立了航天馆。航天馆的部分展品由各单位捐赠的模型、实物建设而成,文字内容参阅了大量的航天、国防科技文献资料。
学生担任讲解员
哈工大航天馆于2007年6月9日迁入新馆,目前,哈工大航天馆已成为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全的综合性展馆。
26日14时,当记者走入航天馆时,3名航天学院的大三学生正在对参观者进行讲解。担任讲解员的大三学生李欣禹说,航天馆不仅对校内师生开放,还免费对社会各界开放,每周三、周五的14时至16时30分,每周六的9时至12时为公众开放日。“我们一共有10名解说员,在上岗之前都得接受培训,当讲解员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识。”
“来航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比较多。”李欣禹有些骄傲地介绍,哈工大航天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人员近3万人次,其中包括香港特首曾荫权;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哈工大知名校友栾恩杰;哈工大兼职教授、航天英雄杨利伟等。
馆藏航天史上诸多第一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馆共分室内室外两个展区,共收集航天展品100余件。室内展区分为航天器、发动机、导弹、火箭、中国航天和世界航天发展历程、宇宙知识、哈工大与中国航天等部分。室外展区包括俄罗斯“资源号”返回舱、“长征一号”火箭、“东风二号”导弹及神舟五号飞船1:1模型。
哈工大航天馆里藏着我国航天史上诸多第一。讲解员介绍说,这些第一记录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这些第一包括: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发的有明确应用目标的立体传输型测绘卫星;我国第一种舰舰导弹——上游一号舰舰导弹的实物;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我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空舰导弹——鹰击六号空舰导弹实物;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