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林古城城墙
中广网哈尔滨10月18日消息 中国·双鸭山挹娄文化论坛10月17日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闭幕。专家们认为,根据古城址、古人聚落址分布和众多出土文物分析,双鸭山地区应为2000年左右挹娄人生活和政治中心。
凤林古城平面图
据史书记载,挹娄人是汉代生活黑龙江流域直至现俄罗斯远东一带广大地区的先民,上承先秦时期的肃慎人,是后世的勿吉、女真直至满族的先祖。对于挹娄人和挹娄文化,史料记载甚少,国内外研究均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黑龙江省三江地区完达山南北麓先后发现距今2000年左右的古代遗址1400余处,其中830处散布在双鸭山地区。占地113万平方米的凤林古城,是东北三江平原乃至东北亚极边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宫城与宫殿出现最早,结构最复杂,且保护最好的汉魏时期城址,经四次探掘,共发现半地穴房址40座,灰坑50余座,出土文物1600余件。
考古学家沿凤林古城城墙考察
专家们认为,根据对凤林古城、炮台山祭坛及众多古城址、古聚落综合考察,可以确认这一地区为挹娄时期的生活和政治中心,当时已有政权组织的存在,已初步具备了国家的雏形。这批遗址群的发现,改写了“北大荒”的文明史,填写了黑龙江地区早期历史空白,对满族的族源研究也具有里程碑意义。
刻有挹娄人祭星符号的陶件被学者们视为“难得的档案”
四十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论坛。论坛期间,专家、学者们考察了凤林古城、炮台山七星祭坛遗址、兴隆山遗址群等汉魏时期遗存,并参观了古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
炮台山遗址上的北斗七星祭坑仍清晰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