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双鸭山主要农业经济指标攀新高
2008-11-09 12:34:2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杨军 唐海燕 吴岳福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9日讯 场院中,满载粮食作物的小四轮、大卡车穿梭不停;粮仓内,成袋儿的大豆摞成摞,玉米棒子堆成堆,金灿灿的水稻溢满仓;田野上,各种旋耕机撒欢地跑,沃野泛出层层黑色的浪花,秋整地为明年农业生产提前做准备……双鸭山市今年又迎来一个丰收年。

  今年,双鸭山全市粮食产量预计可达到180万吨,实现历史最好水平;预计全市农业经济总收入达54亿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29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和14.5%,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农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把“专家的产量”变成“农民的产量”。农业生产季节,该市农业部门组织700多名农业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对农民面对面地指导,“号脉问诊”,答疑解惑,并把实用技术、市场信息和致富项目送到农民手中,指引农民科学种田。

  通过开展“三下乡”、举办科技大集和农民科技节等活动,围绕推广普及农业先进技术和一些农民急需的适用技术展开培训。全市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千余期,培训人数14万人,举办科技大集39个、科普展览40多次、广播电视讲座50多期。

  科技兴农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双鸭山市大力推广和普及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大豆垄三栽培、玉米通透栽培和优质麦栽培等十大技术推广项目近600万亩;落实农业技术标志性示范工程万余亩;落实测土配方肥效试验、校正试验和纳米863试验等17项省重点试验、示范项目。围绕大豆、水稻、玉米三大主产粮食品种,增加投入,推广良种,应用科技,防控病虫、高标准农田建设、装备现代化农机。

  优质粮食基地建设工程,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全市共落实了200万亩优质大豆生产基地、20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和5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粮食优质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

  为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该市努力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市县两级政府每年都安排2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农民秋整地、水田建棚等农业基础性建设。去年,全市年完成标准化春整地309.7万亩,机播面积465.1万亩。水稻秋建棚136万平方米,水稻育苗80%实现了秋备土、秋作床,为农业生产丰产提供了保证。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