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百次试验成就科技之火——探寻圣火采集幕后精彩
2008-12-11 09:24:00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王伟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1日讯 10日,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圣火采集独具匠心,第一次用“太阳光会聚取火”之外的方式,这个“科技之火”凝聚了哈工大师生的集体智慧。

  据了解,从去年8月28日开始,哈工大开始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大冬会火种的采集方案,截止当年11月,共征集方案54种。其中,收集火箭尾火的新颖采集方案得到了专家的广泛认同。“大学对我国的科技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火箭具有时代感,也是高科技的结晶,符合‘科技之火’的主题。”哈工大火种采集仪式工作委员会陈老师说。

  主创意选定后,如何让采集现场更具观赏性成了下一个焦点,经过上百次的试验论证,最终确定加入机器人的方案。

  哈工大对机器人的研发一直处于前沿地位,在众多的高科技成果中,灵巧手和爬壁机器人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

  据介绍,出于观赏性考虑,哈工大火种采集仪式工作委员会于今年7月首先确定了灵巧手。灵巧手全名“五指仿人机器人灵巧手”,5个手指共有15个自由度,每个手指4个关节,3个自由度,具有位置、力、温度等多种感知。

  据陈老师介绍,验证过程中,灵巧手独担重任两个多月后,有人提出它独自执行任务不符合逻辑。“手指控制火箭,但手指是由人控制的,因此加入另一个机器人会更符合逻辑。”于是今年10月,代表着哈工大另一高科技成果的爬壁机器人加入进来。这种机器人用线控操作,自动吸附于垂直表面并快速移动,能够完成很多人工操作危险的任务。

  火种采集共发射了24枚模型火箭,意寓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这些火箭是按着我国长二丙运载火箭1:35缩比仿真制作。箭体直径90毫米,长970毫米,尾翼装模型火箭发动机,飞行高度约100米。

  “火箭发射是圣火能否点燃的关键环节,为确保万无一失,彩排时,共试验发射了100枚火箭。”陈老师介绍。

  据介绍,温度的差异会影响火箭的点火升空,所以火箭技术组要完成低温下的温度验证。而10月的哈尔滨白天很难等到低温,于是成员们需要夜晚行动。而火箭的燃料也让化学系的师生费了很多心思,最后选定了最稳定、效果最好的天然气。

  据火箭技术组技术顾问郭继峰博士介绍,筹备期间,技术组对每种方案的可行性和成功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确保了圣火采集当天的完美演出。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