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4日讯 创建于1950年、投产于1952年的哈麻集团曾是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省的骄傲,是亚洲最大的亚麻纺、织、漂、染联合生产企业和国家级亚麻技术中心,鼎盛时期90%以上产品出口海外,远销美、法、意、日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多次在国际摘得大奖。
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国有老厂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产能过剩、债务负担沉重、冗员多的弊病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日益显现,哈麻集团开始连年亏损,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至2003年7月底,哈麻集团总负债达11亿多元,负债率高达184.3%,企业不得不全面停产,改制重组迫在眉睫。
新厂“破茧重生”
2003年年底,老哈麻开始改制重组。2006年,经过招投标等法律程序,台湾中信集团所属的安可投资公司中标参与哈麻重组;当年3月,省国资委、哈麻集团与投资方安可投资公司签署了《资产重组协议》,投资方投入3.2亿元,于2007年1月建成哈麻新厂。
据了解,哈麻改制中,老厂职工的安置是重中之重。截至2008年7月末,哈麻集团职工总数9721人,其中在册职工5837人。目前,企业各类职工利益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哈麻集团在职职工在得到政策安置的基础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在新哈麻重新上岗就业,工资水平和各种保险待遇预期较原来哈麻老厂正常生产时有大幅提高。
新哈麻仍是全国第一
记者在哈麻新厂看到,宽敞整洁的现代化厂区内,矗立着一排排黄白相间的新厂房。厂区西侧是新建的职工宿舍楼,主要是为即将在双城当地大批招募的新员工准备的。
在昨天首批开工的织布车间,记者看到,200余台织布机排列得整整齐齐。现场工人师傅告诉记者,这些机器都是从老厂区搬家过来的,别看他们大都是十几年前购进的,可到现在也一点不落伍,其中有不少是从当年从瑞士引进的世界最先进机型,价值上百万,能织出各种各样靓丽的花纹来。
据介绍,哈麻新厂的整体搬迁自今年10月正式启动,历时两个月,老厂的千余台机器、设备大搬家,整整装了2000车。
哈麻新厂拥有亚麻纺纱锭4万锭,漂染生产线10条套,可年生产亚麻纱5500吨、亚麻面料1200万米、漂(染)亚麻面料2000万米,安排人员就业约4000人。其全面开机生产后,仍将是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亚麻纺、织、染综合性深加工、精加工企业。
打造“产业园”
新哈麻的未来什么样?新厂董事长李锡江说,从综合生产能力看,哈麻新厂仍将是全世界最大的亚麻纺、织、染综合体,而哈麻不仅要做到最大,还要做到最强。为此,他们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的发展目标,引进一批高精尖的新设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以哈麻新厂为依托,打造一座哈麻产业园,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生产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含量多、附加值高的产品,如服装、高档面料、家纺、装饰材料等,延伸亚麻的产业链条。
他们还计划在哈麻老厂遗址附近建设一座亚麻博览中心,在保留哈麻的历史和商圈氛围的基础上,形成中国亚麻纺织品牌展示交易中心、亚麻纺织企业营销总部基地和亚麻纺织行业服务基地。
老厂将建小区
哈麻重获新生,他的“老家”未来将变成什么样?
据哈麻新厂总裁助理罗飞介绍,拆迁完成后,由台湾投资方成立的哈尔滨亚麻房地产开发公司,将在这里开发建设新的居民小区,小区占地面积21万平米,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小区将定位为花园式高档住宅区,全部为高层住宅。预计明年春天,开发项目将正式动工,2010年即可竣工入住。
据记者了解,2004年,哈尔滨亚麻厂街坊成为哈市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范围由群乐街、亚麻街、亚麻头道街围合而成的街区。2006年的3月,哈尔滨亚麻厂围墙被哈市政府列为二类保护建筑。因此,在今后的旧址改造中,老厂的部分围墙、正门入口两侧的两座当年前苏联援建的俄式建筑以及一座老水塔,将作为保护建筑和工业遗产予以保留。而老哈麻正门对面的球场,则将成为未来亚麻博览中心的“住所”。
另外,根据相关部门规划,风华小学和风华中学两座知名学校将有望迁居哈麻老厂区,成为哈麻新住宅区的配套教育设施。